问题 单项选择题

在下列选项中,民事行为确定有效的是()。

A.甲意图以个人存款5万元赠与乙,但担心家人反对,就伪书了5万元的买卖合同,实施了名为买卖,实为赠与的行为

B.甲企业的处长乙为该企业向供应商丙购买电脑,价款总计为10万元,但乙与丙的工作人员丁串通,开发票为11万元,乙向甲按11万元报销,得1万元,与丁私分。其中甲企业为非国有企业

C.甲、乙之间超越资质订立的建设工程分包合同

D.长城公司与南方公司订立了名为联营、实为借贷的合同

答案

参考答案:A

解析: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判断

依据《民法通则》的规定,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意思表示真实、行为不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为民事法律行为的有效要件。另外,《民法通则》第58条、《合同法》第52条规定了民事法律行为无效的情形。

《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7项规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为无效民事行为。这主要是指行为人为达到违法目的而实施的以合法形式出现的民事行为,包括:第一,为达到违法目的而实施伪装的民事行为;第二,为达到违法目的以一个伪装的民事行为掩盖另一真实的民事行为。在选项A中,甲实施了“名为买卖、实为赠与”的行为。首先,甲行为指向的对象是“个人存款”,即对其具有所有权的财产进行处分,虽然客观上用买卖行为掩盖,但真实的行为不具有违法性;其次,甲是“担心家人反对”,主观上没有非法性。因此,选项A的情形并非法律所规定的“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应当选。

《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4项规定,恶意串通,损害国家、集体或者第三人利益的为无效民事行为。在选项B中,甲企业的处长乙与丙供应商的工作人员丁串通,将本为10万元的价款虚报为1l万元,且向甲企业报销,侵害了其利益,是恶意串通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恶意串通行为不需要损害公共利益,所以尽管甲为非国有企业,只要乙和丁的行为损害其利益,就是无效的民事行为。因此B项不应该当选。

《民法通则》第58条第1款第5项规定,违反法律或者社会公共利益的为无效民事法律行为。在选项 C中,甲、乙之间超越资质订立建设工程分包合同,而根据《合同法》第272条第3款的规定:禁止承包人将工程分包给不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单位,禁止分包单位将其承包的工程再分包,建设工程主体结构的施工必须由承包人自行完成。因此,选项C中甲、乙之间订立的合同违背了法律规定的禁止性情形,是无效的。在选项D中,“长城公司与南方公司订立了名为借贷、实为联营的合同”,对此,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联营合同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的精神,企业法人、事业法人作为联营一方向联营主体投资,但不参加共同经营,也不承担联营的风险责任,不论盈亏均按期收回利息,或者按期收取固定利润的,是名为联营,实为借贷,违反了有关金融法规,应当确认合同无效。因此,D项也不应当选。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回答下面问题。                    

不需注释的生命   

  ①曾经觉得,注释是那般重要。红尘素居,碌碌诸事中,有的时候,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垃释,不论是注释自己,还是注释周围的人、注释整个世界。

  ②孩提时我们总是缠着妈妈问十万个为什么,就是在寻求着世界的注解。而当妈妈坐在我们的睡榻旁,安详地为我们一一作了解答,我们才能心满意足地带着一丝微笑睡去。

  ③诗人以“离人心上秋”来注释“愁”,以“黄鸡紫蟹堪携酒,红树青山好放船”来注释“乐”,以“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注释“思”,以“一叫千回首,天高不为闻”来注释“痛”,而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

  ④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我们汲取知识,是因为我们需要聪慧的大脑;我们锻炼身体,是因为世界等着我们去创造;我们种花莳草,是因为它们的枝脉可以染绿我们的心灵;我们夜夜做梦,是因为我们瑰丽的幻想在夜晚也要接力奔跑……

  ⑤而每当做错一件事情,我们又总是百般地想给对方一个解释,通过对自己行为的注解来赢得一点点的谅解,以及内心的安宁。

  ⑥可是啊,我亲爱的朋友,有的时候,我们是不需要注释的,不论是我们的思想,还是我们的行为。沉默中,心有灵犀的人自能心领神会,而心律不同者即便你费尽口舌他仍会恍然不知。

  ⑦相传世尊一日在灵山会上,拈一枝金婆罗花示众。当时众皆默然,不得其要领,只有逛叶尊者破颜而笑,于是佛祖便将其“正法眼藏,涅槃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传给了迦叶。禅宗《无门关》第六则记载的这段“拈花一笑”的著名公案,是那么地令人心动。而目不识丁的六祖慧能一听无尽藏比丘尼诵念《大涅槃经》便知其中妙义的故事,亦是那样传神。

  ⑧禅宗讲求“不立文字”、“以心传心”,而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不需彼此注释而“心有灵犀一点通”,该是一个多么动人的境界啊!

  ⑨俞伯牙摔琴谢知音,没必要诠释自己;管仲割席与友断交,亦无须多言一句。最钦佩古时话本里那些特立独行,从不多言的英雄。大漠孤烟,夜黑风高,他们或杀身取义,或拔刀助友,绝不多说一句,从来不为自己的所作所为加上一段长长的注解。待血迹擦干,宝剑入鞘,是朋友,自会相视一笑。好汉武松本可不上景阳冈的,可他偏向虎山行;刺配二千里外的孟州,一路上本有机会逃跑,可他宁肯将松下的木枷重新戴上,把封皮贴上,一步步自投盂州而来……不解者,百思不解;知其心者,自会竖起拇指,由衷地叫一声:“好!”

  ⑩还有爱情,自古以来就令人“辗转反侧,寤寐思服”的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就像一首歌中唱的:“爱,不需任何理由,就像你,注定跟我走。”我读书时曾结识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她在意大利学习了四年中国历史,又到中国研究古典文学,能写精美的绝句,曾令我惊叹不已。多年以后,我看电视,才知道她嫁给了大学的一位锅炉工。记者问她为什么嫁给一位中国的锅炉工,我就觉得这是一个愚蠢的问题。没有为什么,“不要问,不要说,一切尽在不言中”。屏幕上她为专心读书的丈夫扇扇子的情景,令我万分感慨。想起征婚广告中那么多比工程设计还要精确的择偶要求,我真的怀疑这样是否可以寻到真正的爱情。

  言传是必要的,可意会却是更高的境界。当我们温柔相对,让我们什么都别说,因为一切的解释,一切的评说,都有可能使我们之间的那汪意境褪色……

1.作者述说“不需注释的生命”,为什么要从“我们是那么地需要一些注释”写起?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原文,针对文中画线的句子,回答下面的问题。

(1)“我们在一个春天芳香的夜晚开始伏案写下的日记,亦是对自己生命的注释啊!”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为什么说“我们已经习惯于给自己的生命一个解释”?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在⑩节说“爱情,更是不需要注解,也没有注解的”观点时,为什么以一位从意大利米兰来中国留学的小姐的婚嫁为例?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从全文看,本文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你同意这种生活态度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