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分)A、B、C、D、E分别代表五种短周期元素,且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已知:B的最外层电子排布是nsnnpn+1;C的p能级上未成对的电子比B少一个;D的二价阳离子与C的阴离子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E与D同周期且E在该周期中原子半径最小;B与A的单质能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该气体极易溶于水。
(1)B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A与E化合时原子间以_____________键相结合,D与C化合时原子间以_____________键相结合。
(3)写出A、C的单质直接化合形成的化合物与E单质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A与B形成化合物时,中心原子采取________杂化成键,其立体结构为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5) 将白色的无水CuSO4溶解于A2C中,溶液呈蓝色,是因为生成了一种呈蓝色的配合离子。请写出生成此配合离子的离子方程式: 。
(6)五种元素中电负性最大的是 (填元素名称)。
(共12分,除方程式2分,其余每空1分)
(1)1s22s22p3 2分 (2)共价 离子 2分
(3)Cl2+H2O===H++Cl-+HClO 2分 (4)sp3 三角锥形 极性 3分
(5)Cu2++4H2O=[Cu(H2O)4]2+ 2分 (6)氧 1分
根据元素的结构及有关性质可知,A、B、C、D、E分别是H、N、O、Mg、Cl。
(1)根据构造原理可知,氮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3。
(2)H和Cl原子都是非金属,所以二者的形成的化学键是极性键;氧元素是活泼的非金属,镁是活泼的金属,二者形成的化学键是离子键。
(3)A、C的单质直接化合形成的化合物是水,所以和氯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l2+H2O===H++Cl-+HClO。
(4)根据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可知,在氨气分子中氮元素含有的孤对电子对数是(5-1×3)÷2=1,所以氨气是三角锥形结构,氮原子是sp3杂化,由于正负电荷不能重合,所以氨气属于极性分子。
(5)硫酸铜中电离出的铁离子能和水分子形成配位键,其中水是配体,配位数是4,所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Cu2++4H2O=[Cu(H2O)4]2+ 。
(6)非金属性越强,电负性越大。由于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最强,所以氧元素的电负性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