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填空题

有如下程序: #include<iostream> using namespace std; class Con { char ID; public: Con(): ID(W){ cout<<l; } Con(char ID): ID(ID) { cout<<2;} Con(Con& c): ID(c.getID()){ cout<<3;} char getlD0const {return ID;} }; void show(Con c){ cout<<c.getID(); } int main() { Concl; show(cl); Con c2(’B’); show(c2); return 0; } 执行上面程序的输出是 【10】

答案

参考答案:13A23B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类的构造函数。一个类可以有多个构造函数,它们是一系列的重载函数,故创建对象时究竟应该调用哪个构造函数由传入的构造参数来决定。其中有两个构造函数最为特殊:一个是默认构造函数,它没有任何形参;另一个是拷贝构造函数,它的参数是一个自身类型的引用。当建立对象不传入任何构造参数时会调用默认构造函数,而用一个已创建的对象作为构造参数来创建一个新对象时会调用拷贝构造函数。在本题主函数中,先以默认构造声明了一个对象c1,此时会输出一个“1,c1的ID被初始化为’A’。然后调用show()函数,因为show()函数的形参c为Con类的对象,所以当show()函数被调用时,需要用实参值来实例化形参,即发生拷贝构造。故此时会输出一个“3”,然后在show()函数中会输出形参 c的ID,即c1的ID值“A”。接下来通过一个字符’B’构造另一个对象c2,此时调用的是第2个构造函数,输出一个“2”,然后又调用show()函数,拷贝构造函数再次被调用,输出一个“3”,最后在show()函数中输出c2的ID值“B”。所以执行完后输出的结果是13A23B。

论述题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经济增长.资源.

环境相互制约的困境。(如图16)。

(1)运用联系的观点,结合材料一说明人类应如何走出这一困境。  

[

材料二:1990至2005年,我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46%:在此基础上,“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减排的目标。这就要求我国经济发展由高度依赖能源消费向低能耗转变;减少高耗能高排放的产业比重,大力发展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低碳经济。

(注:世界经济在经历了工业化.信息化之后,正在走向低炭化,目前世界各国都注重抢占低碳产品的市场先机)

(2)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为何高度重视节能减排;大力发展低碳经济。

[

材料三:在2009年12月召开的哥本哈根会议上,中国和与会各国一致赞同减排(二氧化碳排放量),但发达国家试图更改《京都议定书》中关于减排义务的规定,迫使发展中国家也承担具体量化的减排义务。对此,中国顶住压力,坚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同时主张通过切实有效的国际合作,减少碳排放,协力推进,共同应对气候变化,并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的二氧化碳排放下降40%—45%。中国的立场.态度赢得了广大发展中国家的赞赏支持。   

(3)运用《政治生活》有关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中国的立场态度。

材料四:随着低碳经济的发展,低碳概念逐步深入民心,低碳生活方式成为许多人身体力行的理念。例如春节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节日,客观上也是中国民间碳排放的一个小高峰,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自觉更新了过春节的理念和方式,在顺应民俗中探索低碳春节”。

(4)从材料四中,你感悟到《文化生活》的哪些道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