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15分)
材料一 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发展为“中国21世纪议程优先项目”,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在新能源取代旧能源以前,该区将担负起全国性能源基地的重任。 目前,我国东部、中部地区的其他省份,由于资源锐减,煤炭缺口很大,优质动力煤将主要靠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供给。因此,从国家经济建设的总体目标出发,充分利用该区优越的地理区位(该区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和丰富的煤炭资源,尽快建设跨世纪的大型能源基地,在神府、东胜、准格尔旗三大煤区形成近亿吨的规模,是关系我国21世纪经济发展的必然决策。
材料二 由于该区具有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等弱点,大型能源基地建设将会带来一系列新的矛盾,主要是:基地建设与水资源的矛盾,基地建设与土地资源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基地建设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矛盾等。
(1)下列关于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气候温和湿润
B.位于黄土高原与内蒙古高原接壤地区
C.地形平坦、完整、开阔
D.自然条件优越(2)晋陕蒙乌金三角地区具有的优势资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资源,本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是____________工业。
(3)由材料分析,该区域建设我国大型能源基地的优越区位条件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该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制约因素有哪些?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试论述该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B (2分) (2)煤炭 能源(2分)
(3)煤炭资源储量丰富,质量较好,容易开采;与周边经济发达或较发达地区有铁路干线相连,交通便利;本区位置适中,具有优越的全方位辐射条件。(3分)
(4)气候干燥,水资源短缺;地形条件恶劣,缺乏良好的工业用地和城镇建设用地;生态环境比较脆弱。(3分)
(5)①重点发展采煤工业,并以外销为目的,要加速铁路建设,完善已建成的铁路线,提高运输能力;②有控制地高速发展,应综合考虑社会、经济、生态等各方面的因素,选择一个最优发展规模和速度;③不宜多发展二次加工工业。由于本区水资源不足,生态环境恶劣,区内二次加工工业应尽可能少建;④重点地区优先发展。由于采煤工业是耗水工业,它的布局还要考虑水资源的分布,目前优先发展的重点地区应选择在靠近黄河的地方;⑤限制发展乡镇煤矿。要限制小煤窑的发展,确保国家重点工程的正常生产和资源的合理利用;⑥注意保护环境。在采煤工业高速发展过程中,还要重视重建矿区生态环境(包括土地复垦、植被再
造等) (5分)
题目分析:(1)该地区位于山西、陕西和内蒙古三省区接壤处,故属于半湿润和半干旱地区的过度地带,A错误;该地区主要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地形起伏大,C错误;B正确。(2)煤炭资源丰富,在全国居首位,故主要的工业部门为能源工业。(3)影响能源基地建设的主要区位因素可从资源、市场、交通、科技、政策、工业基础等方面分析,注意结合当地的实际。(4)由于该地区位于我国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地带,故主要的不利条件可从自然条件:气候、水源、地形、生态环境等因素和社会经济条件:交通、经济基础等方面分析。(5)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主要从合理发展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和加强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分析。
点评:本题考点较多,但难度不大,属于区域开发的常规性试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我国的区域地理的自然环境特征和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维,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加强对区域主干考点的思维归纳,形成一定的方法,并学会知识迁移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