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
材料一:在我国南方的低山、丘陵地区,当地农民凭着传统经验,在梯田里种植水稻的同时又放养淡水鱼,发展传统的“粮—鱼”立体式生态农业即“稻田生态渔业”模式。当今这一农业模式在华北、东北等地的低山、丘陵地区也得到推广,并为农民带来了丰厚的收入。
材料二:下图为鄱阳湖平原区域图和南昌气候资料图
材料三: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的湖畔、河边和海滨,偶见规模较小的沙丘群,图中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2011年11月,位于M沙地的风力发电站成功并网发电。
材料四:环鄱阳湖城市群以我国最大淡水湖——鄱阳湖为核心,由南昌、九江、景德镇、上饶、鹰潭、抚州、宜春、新余等城市组成。经济外向度较高,产业分工与合作更加紧密,经济互补性较强。随着景鹰(抚)高速公路的建成通车,可形成以高速公路交通网络为基础,构筑以南昌、九江为中心的可通江达海的4小时“环鄱阳湖城市圈”。这样,可以上接“武汉城市圈”,下连“皖江城市带”,进而承接“长三角”的辐射,提升“环鄱阳湖城市圈”在长江中下游的经济纽带作用。
(1)根据材料一、二,分析P处附近地区 “稻田生态渔业”农业模式发展的气候条件。(6分)
(2)根据材料二、三,简述M地建风力发电站的有利条件。(8分)
(3)根据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请分析环鄱阳湖城市圈致力于打造成世界重要城市圈的区位优势。(6分)
(1)有利:夏季高温多雨,为发展渔业提供水源和饵料。(2分)不利:①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洪涝灾害;(2分)②7、8月的伏旱天气使山区梯田的水源不足,稻田干涸。(2分)
(2)①风力资源丰富;②沙地地价较低;③风力发电较清洁,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④政策扶持;⑤市场需求量大等。(共8分,答4点即可)
(3)①人口密集,城市数量多。②铁路及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交通十分发达。③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外向性强。④各城市间经济互补性强。(6分,答3点即可)
题目分析:
(1)稻田生态渔业是两部门,种植业和养殖业。气候条件主要从降水和气温来分析,要注意从有利不利两个角度考虑。看南昌气候资料图来分析其气候特点,南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降水季节变化大,集中在夏秋季节。7、8月高温少雨,形成伏旱天气。这些特点对“稻田生态渔业”有利有弊。有利:夏季高温多雨,为发展渔业提供水源和饵料,雨热同期有利于水稻生长。不利:降水季节变化大,降水集中,多暴雨、易形成洪涝灾害; 7、8月的伏旱天气使山区梯田的水源不足,稻田干涸。
(2)风力发电站的有利条件,首先要有风力资源,再次指出风力发电的意义(清洁,可再生),其它与工业区位分析类似。根据材料二、三可以知道:M地风力资源丰富(地处湖区平原,地势平坦,无有阻挡);“M地附近有20多万亩沙丘”,沙地地价较低(风力发电占地大);风力发电较清洁,有利于改善能源结构;城市众多人口周密市场需求量大;政策扶持等。
(3)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城市圈指的是在城市群中出现的以大城市为核心,周边城市共同参与分工、合作,一体化的圈域经济现象。分析城市圈的区位优势主要从城市的自然地理区位(地形因素、气候因素、河流因素)、城市的社会经济区位(自然资源、经济腹地、交通、政治、军事、宗教、旅游、科技等)以及区际之间的联系来分析,根据材料和鄱阳湖地区的地理条件,概括出其主要区位优势。该区域人口密集、城市数量多、铁路及高速公路、内河运输等交通十分发达、资源丰富,产业结构合理,经济外向性强、各城市间经济互补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