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试分析幼儿入园不适应现象产生的原因。

答案

参考答案:

上幼儿园是孩子从家庭生活走向社会集体生活的第一步,也是孩子适应社会的关键 一步。由于幼儿自身的条件和所年生活环境的不同,一些新入园的幼儿会产生不适应新环境 的现象,其表现各不相同。幼儿园不适应现象产生的原因主要有:

(1)适应是指个体以各种心理活动的方式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调节,以便使自己能够顺 应环境的过程。幼儿年龄小,身体机能的发育尚不完善,特别是大脑神经系统的发育不完善, 使他们对周围环境的认识能力、适应能力都比较差。而且幼儿园和家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环 境,幼儿已适应了家庭那种比较宽松、自由的环境,进入幼儿园后,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 的伙伴和教师以及幼儿园的一套常规,孩子往往表现出无所适从。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不愿 上幼儿园,想回家也是一种自然的心理现象。

(2)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与父母、亲人朝夕相处,建立了依恋情感,一旦离开家庭和亲 人,孩子会因缺乏情感上的依恋和安全感而产生焦虑。有的孩子甚至会因为担心父母是否不 喜欢自己了,是不是不来接自己了而不安心在幼儿园生活。有的孩子由于在家庭中处于中心 位置,处处受到成人的保护,缺乏独立交往能力,对陌生的环境和人产生恐惧,因而来到群 体生活的幼儿园这一新的环境就不能很好地适应。有的孩子缺乏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吃饭 要喂,走路要抱,这使他们对幼儿园的生活产生畏惧心理,到吃午饭、睡午觉的时候就会想 家、想妈妈,孩子那本来就不够稳定的情绪又会波动起来。

(3)除了上述孩子这些本身的原因,还有一些客观因素也会影响幼儿园入园时的表现。 陌生的环境是造成幼儿不适应幼儿园生活的最重要的因素。一个刚刚进入新环境的人都有一 个渐渐适应的过程。幼儿园是个集体的生活环境,集体对个人而言意味着某种约束,孩子不 12 可能像家里那么自由。一个刚刚3 岁的孩子面对一个完全陌生的有约束的新环境,会在生理 和心理上产生一定的压力,对幼儿园产生逃避的心理。而家庭教育中家长的一些误导,如有 的家长在孩子不听话时,拿幼儿园和老师来吓唬孩子,用“不听话就送你去幼儿园”、“叫老 师把你关起来,不接你回家”之类的话来教训孩子,使孩子在上幼儿园之前就对幼儿园产生 恐惧感,认为幼儿园并不是一个快乐的地方,这也是孩子入园后不适应的又一个重要原因。

总之,孩子不适应幼儿园生活原因是多方面的,作为教育者,应该具体分析幼儿的不适 应现象,找出原因,并及时地加以纠正,促进孩子在幼儿园的正常学习和生活。

简答题

我国宪法发展历史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有必要制定一部国家的根本大法。但由于种种原因,还不具备完善的制定法的条件,因此,1949年9月由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并颁布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就成了新中国建立初期的根本大法。在建国初期,它起了临时宪法的作用。

  1954年颁布的宪法,是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并公布实施的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这部宪法,适应了当时具体条件,适应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需要制定的。它是“共同纲领”的基础,又是“共同纲领”的发展。对于当时加强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推动革命和建设事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1954年宪法所规定的国家在过渡时期的总任务,到1956年已基本完成,相应地有些条文也失去了作用。然而以后并没有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及时进行修改。

  1975年宪法,是在“ * * ”中由第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左”的指导思想贯穿于整个宪法之中,这部宪法实际很难实行。

  1978年宪法是粉碎“ * * ”之后,由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由于当时党的指导思想处于徘徊时期,这部宪法带有一定的历史局限性,但它肯定了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总任务,坚持社会主义民主原则,扩大了公民的基本权利,从总体看,1978年宪法并不完善。

  由于1978年宪法不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三次会议决定,对1978年宪法进行全面修改。1982年11月23日宪法修改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修改草案,提请九届人大五次会议审议决定。1982年12月4日,五届人大五次会议以无记名投票方式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它是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第四部宪法,是我国建立以来最好的一部宪法。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加大,宪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3年3月29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和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修改后的宪法对现代化建设的作用更切实际,更加符合当今的中国国情。

从上述新中国宪法发展历史中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