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1所示,是《探究加速 度与力、质量的关系》的实验装置.
(1)本实验应用的实验方法是______
a.控制变量法 b.放大法 c.理想实验法
(2)某同学在实验中取得了几条较为理 想的纸带,其中每两个计数点之间还有4个计时点未画出,即相邻两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为0.1s,将每条纸带上的计数点分别记为0、1、2、3、4、5…如图2所示,由于不小心,a纸带在开始部分和后半部分都被撕断了,则根据图2可知,在b、c、d三段纸带中,______是从纸带a上撕下的那部分;打a纸带时,物体的加速度大小是______m/s2,计数点2对应的速度大小是______m/s.(本题结果均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该同学在保持小车质量不变的情况下,改变对小车拉力F的大小,根据测得小车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数据作出的a-F图线如图3,他发现自己作出的a-F图线并不过坐标原点,于是他仔细查找原因,对实验装置进行了调整,下列调整方案可行的是______
a.增加小车的质量
b.将电火花计时器换为电磁打点计时器
c.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
d.减小砂桶内砂的质量.
(1)该实验是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三者关系,研究三者关系必须运用控制变量法,故BC错误,A正确.
故选A.
(2)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特点(相邻的时间间隔位移之差相等)得出:
x45-x23=2(x23-x12),由此可得:x45=48cm,
所以属于纸带A的是b图.
a=
=0.60m/s2△x t2
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中时间中点的瞬时速度等于该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有:
v2=
=0.33m/sx13 2T
故答案为:b,0.60,0.33.
(3)由图3可知,该实验中没有平衡摩擦力或者平衡摩擦力不够,因此调整方案为:适当垫高长木板的右端,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