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大量研究表明,几乎所有的合成色素都不能向人体提供营养物质,某些合成色素甚至会危害人体健康,导致生育力下降、畸胎等,有些甚至在人体内可能转换成致癌物质。因此,应该使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

如下如果为真,最能削弱上述结论的是()。

A.人体的解毒功能和排泄功能可消解合成色素中的一些毒素

B.天然色素成分复杂,加工过程中可能因结构改变而生成有害物质

C.天然色素的着色力一般不如合成色素强,比较容易褪色或变色

D.天然色素的提取并不容易,成本消耗大,技术上也不好操作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解析] 本题为典型的削弱型;论据为“合成色素对人体有害”,结论“应该用天然色素代替合成色素”;CD两项分别谈及“着色力”、“成本、技术”,与论述核心“健康”没有关系,A项说明合成色素的一些毒素可被人体自行消解,但不能削弱天然色素的取代;B项如果为真,则结论将被直接削弱。答案选择B选项。

多项选择题
综合题

近代以来,中国人为实现工业化付出了艰苦的努力。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清朝统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作为运动代表人物之一的李鸿章曾说:“中国欲自强,则莫如学习外国利器,欲学习外国利器,则莫如觅制器之器。”基于这种认识,李鸿章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等。随着运动的深入,李鸿章认识到“古今国势,必先富而后能强”。于是,他又创办了上海轮船招商局等。李鸿章的所作所为,正代表了地主阶级进行工业化探索走过的独特发展道路。——《中国历史》(晚清民国卷)

材料二:民国初年工业资本分布状况统计表(单位:千元) ——《中国近代工业资料》

材料三:建国初期轻重工业在工业总产值中比重的变化统计图

材料四:(建国初期)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许多重要的工业品的人均产量,不仅远远落后于工业发达国家,甚至落后于1950年的印度。……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只有钢铁等基础工业发展了,机器制造业的原材料增多了,轻工业的装备才能得到保证。……同时,当时的国际环境也极需我们尽快建立强大的军事工业,以增强国防力量。

——《中华人民共和国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以李鸿章为代表的地主阶级所走过的独特的工业化道路是什么?对中国社会有何积极影响?

(2)据材料二,简述民国初年我国工业发展的状况,分析这种变化的原因。

(3)据材料三,分析建国初期我国工业结构的变化,说明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依据材料四分析这种变化的必要性。

(4)党的十六大指出,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任务。我国要加快实现工业化应走什么样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