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与传统作文考试不同,是对分析驾驭材料的能力与对表达能力并重的考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的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答案书写在指定位置。 二、资料  1.金湖县地处欠发达的江苏省北部地区,在落后的经济和严峻的现实面前,金湖县政府走了一条被群众称之为“不计后果”、“不计代价”的招商引资之路,形成工业园区存在“空壳化”、“垃圾化”的现象。政府没有料到的是,自己辛苦招商招来的竟是“百姓怨”!  据了解招商引资内情的金湖居民介绍,在金湖工业园内,不少是国家明令禁止的“五小”项目和污染项目,如“理士(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印染针织厂”、“栋删涂料厂”等,造成当地地下水严重污染。在采访中,不少群众向记者表达他们的疑惑:招商招来的到底是“宝贝”还是“垃圾”  据金湖县招商局党组书记、副局长罗建华介绍,“理士科技有限公司”是美商独资企业,是一家专业生产铅酸蓄电池、镍氢电池、锂电池、电动车、充电器、塑胶等产品的大型企业,是金湖县开发区内最大、上马后效益最好的企业,基本上没有什么污染。  但是,当地很多群众对此说法并不认同。他们说,“理士科技有限公司”带来的污染在工业园区内最为严重,其主要生产原料为盐酸、硫酸和铅等,污染物注入地下后将造成地下水严重污染。为防止污染消息外露,该企业很少使用本地人,生产工人大多都是来自安徽、河南、湖北等地的农民。  另据知情人士反映,这个污染项目是国外淘汰的污染项目,投资商先去东南亚投资被拒绝,后想在广东、上海或苏州建厂又都被拒绝。2002年,金湖县领导闻讯后,把这一项目当成“宝贝”抢了回来,引资人受重奖,县粮食局局长张某享受副处级待遇,获奖金15万元,家属被安排到事业单位上班。“理士”公司也得到特别优惠:每亩地价只缴1.8万元,而且享受税收“五免五减半”待遇。由于该公司的产品号称是出口产品,每年县财政还要返还退税款近300万元。如今,“理士”公司的污染随着生产规模的扩大而日益严重。  记者随机采访到的工人来自山东、安徽、湖北等地。一个来自山东的工人说,他们来之前就有人走了,说是生病了、中毒,“还死了一个呢”。几个正在吃饭的工人告诉记者。他们是山东、河南的,上班戴着防毒面罩, “这个工作不能干时间长,干两年工厂就把你赶走了”。  金湖县环保局环境管理科陈继红科长说,这家工厂有淮安市环保局的评估报告。但金湖环保局环境检测站站长殷大举却有他的难言之隐:“现在企业有‘绿卡’,没有软环境建设办公室的批准,任何人都不能进入工业园区随便检查。”他跟记者讲,他儿子告诉他,老师讲过,一节电池扔到水里就能污染一条河,金湖建了个电池厂,能没污染吗  另外,在县城东部的华鼎化工有限公司,是从福建厦门招来的合资企业。今年4月份发生事故,中毒的45人,较重的7人。周边居民对记者说,1994年以来,就有 11人得癌症,死掉8人,有没有毒我们不知道,但最明显的是水浇到地里,地里的菜就死了。  在采访中,一些群众表示,过不了几年,号称“鱼米之乡”的金湖县就是“污染之乡”了。  2.记者在金湖工业园区内看到除几个工厂开工外,大部分是正在施工建设的企业。不少企业是盖好了厂房,圈上了围墙却没有生产,大片空地上是疯长的杂草。对此,当地群众在问,如此招商是发展经济还是弄虚作假  一些群众说,为招商引资,金湖县出台了许多优惠政策,对外商有许多优惠,主要是优价土地,每亩1.8万元,还帮助搞银行贷款,享受税收优惠。完成招商任务的单位和个人,提拔重用、重奖现金、安排家属子女就业,可谓“三喜临门”。完不成任务的停职检查,待岗或就地免职,工资发一半或停发,直到完成任务为止,重罚之下“逼良为娼”的现象屡屡发生,最常见的手法和技巧就是“嫁接包装”和“组合拼装”。  “嫁接包装”是招商者和投资商合作的产物,一般是和本地小企业进行“嫁接”, 100万元的投资“嫁接”成1000万元的大项目,以骗取优价土地和优惠政策。由于大多数项目是如此运作出来的,因而本地工业园区项目十有九空,许多项目纯属炒地皮,是典型的“圈地运动”。一位从事过招商活动的老板告诉记者,有的项目是“嫁接包装”的,有的只投入了百万元,却包装成了千万元项目;有的是老企业嫁接的项目;有的几乎是“空手套白狼”,仅投入二三十万元,办个征地手续,砌上围墙,然后拿土地使用证去银行做抵押贷款,套取银行上百万乃至上千万元的资金。他说,根据县里招商引资政策规定,每亩土地抵押给银行可贷款8万元至10万元。当记者说“想搞50亩地办个厂”时,这个老板立即来了精神,表示非常愿意合作,这样“对双方都有好处”。  他说,有些企业就是这样操作的,如引进的某装饰门窗厂,本是当地一农民投资建设的,仅花30万元买了12亩地,盖了几间厂房,什么设备也没有,更谈不上生产了。许多企业征了地,根本就没有项目,等着转让地皮。有的企业则是建了厂房没有项目,等着出租厂房。  “组合拼装”是为了骗取重奖和重用,一些人把招商实绩全部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形成“聚合效应”,让一个典型人物因功受奖,奖金到手大家分。此举导致许多人不计后果地弄虚作假,骗荣誉、骗地位、骗奖金。当地群众认为应该立即纠正这一做法,严惩造假者,追回他们不应得的奖励。  罗建华说,为了发展经济,以前,在招商引资方面实行“一逼三创新”。即领导带头逼招商,要求各乡镇70%的干部参与招商,党政主要领导70%的精力用于招商, 70%的经费用于招商,对招商引资半年一考核,对完不成任务的,乡镇主要领导干部就地免职,事业单位人员不予聘任,凡完不成任务的部门扣发工资。全县还确立“招商若是零、一切等于零,项目若是零、一切等于零”的政绩观,凡完不成任务的乡镇、部门推行“集体起立、抽掉板凳、重新组合、竞争上岗”。现在这种情况已经开始改变。  3.为招商引资,金湖付出了昂贵的代价。据了解,以前招商,就土地方面而言,每亩地价1.8万元(主要是基本农田),而上缴国家耕地占用税、农业税、补偿款等每亩达8万元,这样县财政每亩就要补贴6.2万元左右,加上拆迁安置费用,每亩补贴不下8万元。为建造工业园区,已强行拆掉200户农民的房子,而补偿金至今没有完全兑现,曾引起群众集体 * * 。工业园区已占地7000多亩,需财政补贴5000万元至7000万元。在税收方面,由于求商心切,对税收政策一再放宽,而国家税收政策是不容地方改变的,要完成企业税收任务,只有财政代缴。据县财政局有关人士透露,前五年财政要代缴7000万元,后五年要代缴4500万元。这样县财政赤字将达上亿元,招商引资本为增加地方财政收入,而现在却变成了财政的负担。反正领导干部有了招商政绩,就可以提拔重用,立功受奖,调任新职务。而他们给乡镇财政留下的一个个难以填平的“黑洞”,不知其继任者将如何向全县人民交代  不仅如此,由于招商引资的高压和好处引诱,在本地引起了恶性竞争,彼此相互争项目、争资金、拉客商。为了把项目搞到手,有些乡镇部门不惜血本,以财政出钱帮助投资商买土地、拉围墙、代交各种费用,给乡镇财政留下了难以填平的“黑洞”。有些单位和个人,为了完成任务,花几万元向别人买项目,以应付上级考核。有的是用集体资金谈的项目直接卖给他人,从中获得个人利益。金湖经常组织乡镇和县直部门领导大规模地外出招商,每年各乡镇的外出招商费用都在50万元以上,而成功率却很低。  盲目招商,赌博式的引资,最终得利的是投机者,它给地方带来的是巨大的负担和不可预测的风险,以及严重的环境污染。这种政绩工程不仅没有给群众带来多少实惠,反而使农民失去了上万亩赖以生存的土地。群众呼吁,希望政府真正树立科学的发展观,积极调整招商思路,坚持正确的政绩观,变招商引资为招商选资,不要“捡到篮子里就是菜”。这样,才能真正推动本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真正造福于民。

就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用1200字左右的篇幅,自拟标题进行论述。要求中心明确,内容充实,论述深刻,有说服力。

答案

参考答案:净化象牙塔,“自治”还是“他治” 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王旭明在3月27日举行的2006年教育部发布会上说,教育部始终对各种学术腐败行为坚决反对,将成立专门的组织加强这方面的工作。同时,净化学术空气还需要道德、制度、法制以及媒体的力量。 学术造假成风,固然有造假者职业道德、法律意识欠缺的原因,但学术评价、职称评定中的不合理因素,同样不容忽视。在当前国内高校中,几乎所有的研究生、博士生导师每年大部分时间是忙于“跑”课题,“拉”科研经费。至于经费拿来后如何去做反而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可以说现在国内所谓的研究生、博士生“导师”的实际工作已经成了各级科研项目的“经纪人”。这些导师要的只是文章,有了文章就能结题,文章多了就能有利于申报下一次课题,而他们所招收的学生倒咸了真正的课题实施者。 著名人才问题专家王通讯认为,“过分强调发表论文的数量,致使相当多的科技人员急功近利,避开挑战性强的课题,选择容易的东西研究,不作长远打算。” 时下,在某些高校中,有些所谓的教授可以通过拉关系、买选票等违背正常学术规范的手段,获得省、市,甚至更高一级科研经费的资助。他们在课题申报、结题或评奖前,将自己的课题标书,所谓的科研成果,当然还有一定的劳务费,送到事先已知的专家评委家中,请其给予指导、修改,而一些所谓的评委在课题评审中自会心照不宣。 高校遭遇到本校老师剽窃抄袭,基本还是奉行着“家丑不可外扬”的鸵鸟策略,对现代学术体制的严肃性缺乏起码的尊重。此外,假若某名人因为学术不端行为犯事了,明明是劣迹昭彰,却总会有一帮有头面的学者出来说情或打抱不平,讲哥儿们义气。 这些学术腐败查处起来绝非易事,因为这些人已经习惯于正常的组织调查程序。一些人靠造假获得了专业技术职称、行政职务等现实利益,进一步诱发着学术领域的造假行为,污染着社会风气,同时相关的学校、部门及个人因为自身的利益,均会予以包庇、袒护,而普通的教职工因为担心打击报复,大多也会敢怒不敢言。 有专家指出,这种存在于高校中的学术腐败和学术研究中的“影子工程”,其危害就像一颗暗藏的毒瘤,它会象黑洞般在无形中扼杀我们的科技强国梦想。 可喜的是,在社会声讨“教授造假”的同时,人们听到了来自学术界的声音: 日前,中国政法大学教授杨玉圣、吉林大学教授邓正来等109名教授,在学术批评网发表公开信,建议设立“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查证剽窃、造假和腐败行为。 这些教授建议,选聘品学兼优的学者组建“学术纪律仲裁委员会”;制定相关规范,由委员会负责组织专家审查学术剽窃事件,裁定是否构成剽窃、造假,并定期公开通报批评违纪者,责成有关高校或研究单位给予当事人以相应纪律处分;高校应对违纪教师做出相应处罚,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督促所辖学校的校长处罚违纪教师,对拒不作为的校长给予行政处罚。 业内人士同时认为,从长远来看,建设合理的学术评价体系以及诚信的社会环境,对保证“象牙塔”内的纯净学术氛围必不可少。

单项选择题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