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案例探究:黄河流域的开发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2008年7月3日,小浪底水库下泄流量调整为1500立方米每秒,这标志着2008年黄河调水调沙正式结束。

材料二   新华网西宁2008年10月9日电“十一五”期间国家及青海省重点工程和标志性工程拉西瓦水电站建设已进入冲刺阶段,首台机组将于明年上半年并网发电。

材料三   黄河流域示意图

图3一20

1.在黄河的源头地区,不存在的环境问题为

A.长时间断流

B.草场退化、沙化严重

C.众多的湖泊萎缩

D.水土流失十分严重2.在图中标出黄河调水调沙关键工程一一小浪底水利枢纽的位置。

3.从图中可以看出黄河上游水利枢纽很多,试分析黄河上游实施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及对下游的有利影响。

4.此次调水调沙首次实施了生态调度,试分析黄河调水调沙对人海口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

答案

1.D

2.图略(注意与三门峡的区分)

3.有利条件:河流流量较大,地势落差大,水能丰富。有利影响:减轻了旱涝灾害威胁;增加了枯水期的水量,改善了枯水期的水质。

4.(l)增加了入海口地区地下水的补给量,提高了地下水位;(2)向河口三角洲湿地补水,湿地水面面积增加;(3)有利于入海口地区鱼类的洄游和产卵;(4)带来了大量泥沙,加快了三角洲造陆过程。(答对两条即可)

本题以黄河流域为背景,综合考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区域生态环境以及治理保护措施。第l题,黄河源头地区由于气候变暖、人类的乱砍滥伐,导致湖泊、冰川姜缩,河流断流,土地严重退化。第2题水利枢纽大的落差,小浪底水利枢纽为图中黄河干流最下游的第3题,水能的开发需要有丰富的水量和较,水利枢纽能够调节河流的径流量。第4题,黄河调水调沙为入海口地区带来了淡水和泥沙,有效改善了生态环境。

多项选择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


2010年3月9日晚,在北京北六环路段,央视女记者非亚遭遇一起车祸,这时一位普通农民曾庆香不顾个人安危挺身而出将其救出,非亚刚刚脱离险境即和曾庆香一起救助车祸中的其他被困人员,这时后面高速驶来的一辆面包车将二人撞倒,二人不幸身亡。

材料2


曾庆香是江西信丰的一位普通农民,在家乡颇受村民们的好评。信丰县大塘埠镇万星村多位村民向记者介绍,曾庆香从小就很优秀,在学校是“三好学生”,初中毕业后前往广东东莞打工。每次回乡,并不富裕的他都很关心村里的公益事业。
“他将自己在外的所见所闻、新思想带到全村。”村民们回忆,“村子里的路坑坑洼洼,不好发展。他回乡后就发动大家捐款,把路给修好了。”听闻他在京城救人身亡的消息,全村老少都深感惋惜,并为家乡有他这位英雄而骄傲。

材料3


我们不能简单地用加减乘除的方法计算善良的价值,每一个出于善良而舍弃了生命的人,得到的不应当只是世人的赞扬,而是历史的铭记和社会的弘扬。英雄不是有意地把自己的行动冠以英雄式的符号,不是在做事前思考英雄价值多高。英雄只不过是普通人做普通事,把内心的善良赋予在实际的行动当中。
                                  ——摘自荆楚网,作者:龚祖雁
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结合材料分析“发挥个人的社会价值,不应强调个人利益”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