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弹簧秤固定在一合适的木板上,桌面的右边缘固定一支表面光滑的铅笔以代替定滑轮,细绳的两端分别与弹簧秤的挂钩和矿泉水瓶连接.在桌面上画出两条平行线MN、PQ,并测出间距d.开始时让木板置于MN处,现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为止,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0,以此表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再将木板放回原处并按住,继续向瓶中加水后,记下弹簧秤的示数F1,然后释放木板,并用秒表记下木板运动到PQ处的时间t.

(1)木板的加速度可以用d、t表示为a=______;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一种即可)______.

(2)改变瓶中水的质量重复实验,确定加速度a与弹簧秤示数F1的关系.下列图象能表示该同学实验结果的是______

(3)用加水的方法改变拉力的大小与挂钩码的方法相比,它的优点是______

A.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B.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

C.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D.可以获得更大的加速度以提高实验精度.

答案

(1)根据匀变速直线运动公式得:

a=

2d
t2

为了减小测量加速度的偶然误差可以采用的方法是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当F1>F0时,木板才产生加速度.随着继续向瓶中加水后,矿泉水瓶的质量不断增加,

矿泉水瓶的质量不能远小于木板的质量,那么水的重力与绳子的拉力差值越来越大.故选C.

(3)A、不可以改变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故A错误.

B.缓慢向瓶中加水,可以更方便地获取多组实验数据,故B正确.

C.缓慢向瓶中加水,直到木板刚刚开始运动,可以比较精确地测出摩擦力的大小,故C正确.

D.并没有获得很大的加速度,可以获取多组实验数据以提高实验精度.故D错误.

故选BC.

故答案为:(1)

2d
t2
,保持F1不变,重复实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2)C,

(3)BC.

单项选择题 案例分析题

案例九:一般资料:求助者,女性,17岁,中学生。案例介绍:求助者的一位男老师,英俊潇洒,是许多女生心目中的白马王子。求助者曾向该老师表白自己的爱慕之情,但老师明确告诉她中学生不要谈恋爱,拒绝了她的感情。求助者认为是自己胖所致,发誓一定要减肥,为此节食,每日限定主食不超过二两。三个多月过去了,体重减少了十几斤。求助者不满意,又增加运动,每天跑步约5公里,游泳约1公里。半年过去了求助者非常疲惫,经常头晕,心慌,饿得难受,但坚持不多吃。慢慢地求助者发现自己对食物没有兴趣了,有时甚至可以一整天都不吃东西。但明显感到没精神,头昏昏的,上课不知道老师在讲什么,无心思学习。求助者明显变白了,月经先是不规律,后来就没有了,到医院检查没发现器质性病变。求助者整日为自己体重问题烦恼,无法正常上课,痛苦不已,在父母的要求下前来咨询。心理咨询师观察了解到的情况:求助者的家教很严格,从小追求完美,性格外向,人际关系良好,执着,爱认死理。入学时身高1.66米,体重93斤,学习期间最高体重98斤,目前体重76斤,老师.同学多次说明其不但不胖,而且很瘦,但求助者坚决不信。为鉴别学习困难的原因,对求助者进行了WSIS-RC测验,结果如下:

对该求助者的近期咨询目标最恰当的是()。

A.改变饮食习惯

B.矫正认知

C.逐步增加体重

D.改变个性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