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假定某存货的年需要量为1440件,经济批量订货次数为每年10次,单位储存变动成本为25元,单位缺货成本为20元,交货时间为25天。已知交货期内的存货需要量及其概率分布为:若建立保险储备量,可选择保险储备量为0、25、50、75件四个方案。

要求:

计算该存货的最佳再订货点,并进行保险储备量决策。

答案

参考答案:

日平均耗用量==4(件)

不设保险储备量时的再订货点为=Ld=25×4=100(件)

计算不同保险储备量的总成本:

(1)不设保险储备量(B=0),以100件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0=(125-400)×0.2+(150-100)×0.15+(175-100)×0.10

=20(件)

总成本TC(S、B)=20×20×10+0×25=4000(元)

(2)设保险储备量为25件(B=25),以125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25=(150-125)×0.15+(175-125)×0.10=8.75(件)

总成本TC(S、B)=20×8.75×10+25×25=2375(元)

(3)设保险储备量为50件(B=50),以150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50=(175-150)×0.1=2.5(件)

总成本TC(S、B)=20×2.5×10+50×25=1750(元)

(4)设保险储备量为75件(B=75),以175为再订货点。

缺货量S75=0

总成本TC(S、B)=20×0×10+75×25=1875(元)

当B=50件,总成本为1750元,是各总成本中最低的。故应确定保险储备量为50件,或者说应确定以150件为再订货点。

问答题 简答题
不定项选择 案例分析题

案例七: 一般资料:求助者,男性,13岁,初一学生。 案例介绍:求助者从小生活在农村奶奶家,九岁被父母接到城里上学。由于讲方言,经常被同学们笑话,求助者觉得自己是从乡下来的,很自卑。一直努力学习,并考上一所重点中学。上初中后仍非常害羞,一说话就脸红,不敢注视对方的眼睛,平时几乎不与别人来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父母觉得男孩子不应该这样,求助者自己也希望能象其他同学那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所以来心理咨询。 下面是心理咨询师与求助者的一段咨询谈话: 求助者:我一跟别人说话就紧张,您说怎么办? 心理咨询师:能说说你能紧张什么吗?或者说担心害怕什么? 求助者:(沉默)………,我觉得是害怕别人说我笨。 心理咨询师:那你觉得自己笨吗? 求助者:我从小生活在农村,很多方面都不如别人,比如,很多同学都会用笔记本电脑上网,可我以前都没上过网,同学们都笑话我。我总觉得自己比别人笨,不愿意与别人交往。 心理咨询师:你说你在许多方面都不如别人,可怎么解释你考上重点中学的事? 求助者:那说明我还不笨?对吗? 心理咨询师:是啊,很多人都没考上重点中学,而你考上了,这说明你不比别人笨。而且通过自己的努力还成为了佼佼者,说明你的努力也是有效的。由于原来生活环境的差异,你与其他同学相比某些方面有欠缺也是正常的,这会在以后的生活中慢慢弥补。我当时也是从农村出来的,大学时还没见过手机。后来也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一些成绩。我相信,你只要主动与别人交流,渐渐克服紧张情绪,就会收获到更多的友谊,对吗? 求助者:你说得对。 心理咨询师:今天你先回去思考一下怎么与人更好地交往,我们下次再谈好吗? 求助者:好的,谢谢您!

该求助者心理方面的主要问题包括()o

A.自卑

B.在农村长大

C.烦躁

D.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