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溶解、过滤能除去的杂质是(括号内为杂质) [ ]
A.CuO(C)
B.CuSO4 (NaOH)
C.KNO3 (NaCl)
D.MnO2(KCl)
答案:D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规定,提出索赔时,应有索赔事件发生时的有效证据。下列对索赔证据的要求不正确的是( )。
A.一般要求证据必须是书面文件
B.有关的记录、协议、纪要必须是双方签署的
C.工程中的重大事件、特殊情况的记录和统计必须是承包商原始的书面文件
D.索赔证据相互具有关联性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问题。
约言之,藏书的当能铸冶治学的风气,影响学风,学术思想的活跃,学术思想的活跃又进一步学风,并给著述提供津梁。战国时期学术的百家争鸣的出现,无疑与图书事业的发展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梁代萧绎出任荆州称帝江陵,,招致饱学之士如林,使长江中游地方出现了一次学风高潮,成为全国性的文化中心。明末士大夫藏书已成风气,这把许多士人学子引向了读书治学,蔚然而兴学风。明清学风在江南大盛,而江南藏书号称最富,全国性的藏书胜所大约在燕京、金陵、姑苏、临安四地,而江南奄有三处。虞山人钱谦益降云楼藏书几可与内府相埒(liè等同)。郑人范钦天一阁藏书为两浙第一。常熟人毛晋藏书达84000册之巨。《清代藏书楼发展史》一书说,“明清的藏书事业如火炬一样被传递着”,“使它成为此后三百年中推动学术发展的一个重要力量”。藏书之所往往是人文荟萃之地。江南多藏书,故江南多才士,已为世所称道。前说南梁江陵曾为一个文化中心,有藏书十余万卷,文人学士多会于斯。公元544年西魏大军攻破江陵,十余万卷图书付之一炬,藏书毁灭殆尽,这个学术中心便不复存在,使斯地出现过好几百年的人文萧条。
文中处被抽取出来的一项内容应该是()。
A.掠夺民间之书达十万余册
B.私人藏书十万余卷
C.大肆搜夺文人之书
D.王宫中藏书十万余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