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河流①中下游河段规划建设十三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达2 132万千瓦,年发电量1 029.6亿千瓦时。该河流是我国仅剩的两条未开发的大河之一。但有专家呼吁:不要在该河流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
材料二:2006年5月20日,三峡大坝主体工程全面竣工。在过去的10年中,美国建坝的数量大幅度下降,而拆坝的数量在逐年增加,到目前为止,美国已撤除了500多座水坝。下表是近年部分被拆除的水坝。
水坝名称 | 建造时间 | 拆除年份 | 作用影响 | |
南巴塔维亚水坝 | 20世纪初 | 2003 | 将有利于鱼类迁徙 | |
威恩彻斯特水坝 | 不详 | 2002 | 开辟了南美鲱鱼、河鲱鱼、美洲鳗及大西洋鲑的产卵地以及濒危物种矮楔贝的繁殖 | |
瓦贝卡水坝 | 19世纪50年代 | 2001 | 恢复了迁徙鲑鱼和鳟鱼的产卵和小吻鲈的栖息地,水质提高,保存印第安人文化,增加公共休闲地 |
(1)读上图,①是 ,②是 ,③是 。河流②最后注入 洋。
(2)分析河流①水能丰富但至今尚未开发的原因。
(3)专家呼吁,不要在河流①上建坝,保留一条自然的河的理由有哪些?
(1)怒江 澜沧江 金沙江(长江) 太平
(2)该地区地形是高山峡谷,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较高。
(3)怒江是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地)中的一条,地处东亚、东南亚和青藏高原三大地理区域的交汇处,是反映地球演化重大事件的关键地区,是世界上罕见的高山地貌及其演化的代表地区。怒江以及长江、澜沧江流域是我国重要的水源涵养地,重要的生态功能区,是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一旦受损很难恢复的生态敏感地区(只要合理即可得分)。
题目分析:
第(1)题,根据河流位置及流向可以判断:①是怒江,②是澜沧江,③是金沙江。
第(2)题,三江在此形成三江并流景观,由于该地区山高谷深,交通不便,开发成本较高,因此怒江流域水能资源至今尚未开发。
第(3)题,怒江关键的地理位置,重要的生态功能区,特殊的地质环境和生态环境,这些都是专家反对在河流上建水坝的理由。
点评:本题从世界水坝问题入手,考查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能力,具体考查西南地区的区域地理知识。知识背景新、立意角度独特,可以充分考查学生的能力水平。水电站大坝的建设有一系列综合效益,但如果在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的地区建设,容易造成当地生态环境的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