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多项选择题

某外国投资者A于2009年3月1日以200万美元收购某国内B企业的部分资产,并以该部分资产作为出资与国内企业C公司于2009年4月1日成立了一家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以下表述,其中不符合法律规定的付款方式的有( )。

A.于2009年7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全部购买金200万美元

B.经审批机关批准,A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130万美元的购买金,2010年4月1日前支付70万美元

C.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全部购买金200万美元

D.经审批机关批准,A于2009年10月1日前向B企业支付110万美元的购买金,2010年4月1日前支付90万美元

答案

参考答案:C,D

解析: 通过收购国内企业资产或股权设立外商投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应自外商投资企业营业执照颁发之日起3个月内支付全部购买金。对特殊情况需延长支付者,经审批机关批准后,应自营业执照颁发之曰起6个月内支付购买总金额的60%以上,在1年内付清全部购买金,并按实际缴付的出资额的比例分配收益。本题选项C中一次性的支付期限超过了3个月的规定,选项D中首次支付的110万美元未达到购买总金额的60%。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文段,回答问题。

  (甲)读书时不可存心诘难作者,不可尽信书上所言,亦不可寻章摘句,而应推敲细思。书有可浅尝者,有可吞食者,少数则需咀嚼消化。换言之,有只须读其部分者,有只须大体涉猎者,少数则须全读,读时须全神贯注,孜孜不倦。书亦可请人代读,取其所作摘要,但只限题材较次或价值不高者,否则书经提炼犹如水经蒸馏,味同嚼蜡矣。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作文使人准确。因此不常作文者须记忆特强,不常讨论者须天资聪颖,不常读书者须欺世有术,始能无知而显有知。

  (乙)一个人想要做一个有品位的读书人,得跨越几个心灵的坎儿。

  第一,你必须是澄静的。人很难没有欲望,当年,乾隆下江南,看到大运河上熙熙攘攘,问身边一和尚:大运河有多少条船?和尚答:两条,一条为名,一条为利。乾隆非常欣赏和尚的机敏,当即大加赏赐。其实,这和尚并非特别聪明,他只是深谙世道人心的奥秘而已。然而,一个人下决心当读书人,不能有太多的欲望。欲望多的人会不自觉地把书籍分成“有用”、“无用”两种:“有用”的,他废寝忘食地阅读;“无用”的,他视若敝履。而事实上,所谓“有用”的书,往往是作用于一时的职业的,只能让我们获得物质财富;而“无用”的,则侧重于培育人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感,可以使我们获得心灵高度。

  第二,你应该学会坚持。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只能一步步走近真理,而不可能完全抵达真理,这就决定了书籍的正确性永远是有限的。正因为有限,我们就得不断地跟踪事物的新进展,掌握知识的新动态,让自己的生命与面对的生活一起前进。读书没有恒心,一个人的思想必然陈旧、浅薄,我们创造物质、精神财富的能力就会变得虚弱不堪。

  第三,我们一定要培养明辨是非的能力。书籍并不是真理的代名词,真理可以利用它,谬误和谎言同样可以利用它。一个人要对市面上良莠不齐的书籍作出选择,靠别人把关是没有太多作用的。别人的精力再旺盛,也不能看尽天下的书。何况,同样一本书,不同的人有着完全不同的评价,别人认为不好的,你也许觉得好;别人以为精美绝伦的,你或许感觉一塌糊涂。对书的考察,最可靠的评判官是你的心灵——非同寻常的对知识的敏感,超乎群伦的观人察事的眼光以及对人文精神的深刻把握。

1.(甲)(乙)两个语段论述的问题都与_________有关;不同的是(甲)文论述了___________,(乙)文论述了____________。

2.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了一个理论论据和一个事实论据来论证论点。

B.(乙)文第2段引用乾隆与和尚的对话来证明所有的人欲望都很少。

C.(乙)文认为简单地把书分为“有用”和“无用”两种是不可取的。

D.(甲)(乙)两文画横线的句子的意思是奉劝我们不要相信书本的说法。

3.读了(甲)(乙)两文后,你对古人说的“开卷有益”有着怎样的理解?请简要谈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