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是否构成抄袭,要结合主观动机和客观结果两方面来判断:主观上是有意还是无意,有没有欺诈的成分;客观上自己是否从中获利,是否对原作者早成伤害。当人们依这一标准再度审视古往今来那些有着抄袭倾向的“借鉴”时,怎样的行为应该收到舆论谴责,渐渐明朗。比如文学创作领域,早在17世纪,莎士比亚就曾经身陷“抄袭门”,其作品中的很多句子均与前人作品雷同。绝大多数的人默许了莎翁的“抄袭”,甚至坚定不移地将其奉为文坛巨匠,这是因为在他所处的时代,这样的借鉴有利于传播知识、惠及大众,而对原作者不构成实质性的伤害或者伤害几可忽略不计。 下列陈述符合作者观点的是:

A.句子雷同是判定是否为抄袭的重要标准 

B.为传播知识的“借鉴”会得到读者赞同 

C.时代局限使得抄袭行为不能被明确界定 

D.在特定时代,对原作者造成实质侵害的抄袭才会被谴责

答案

参考答案:D

解析:解析 文段先对抄袭从主观、客观两方面进行了界定,再由文学领域的莎士比亚曾深陷“抄袭门”一事,对特殊时代的特殊情况进行了分析,即只要借鉴有利于传播知识、惠及大众,而对原作者没有实质性的伤害,则抄袭可以不被追究与谴责。从“怎样的行为应该受到谴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可以得出D项,正确。A项本身不符合文段一开始提出的主、客观两个标准,排除。B项“受到读者赞同”无中生有,从“但绝大多数的人默许了……这样的借鉴有利于传播知识、惠及大众”不能得出大家都认同这样的“借鉴”,错误。C项,由原文可知,抄袭是可以明确界定的,但对特殊时代的特殊情况,其判定可以视情况而论,故C项说法错误。 故正确答案为D。 考点:态度理解题

问答题

设在西部地区的某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2001年8月投产,经营期限为20年,当年获利50万元。经主管税务机关批准,税收优惠政策的执行时间从2002年开始计算。2002年亏损10万元,2003年获利20万元,2004年亏损10万元,2005年获利40万元,2006年获利 50万元。2007年初,企业核算上年的应纳税所得额为50万元(2006年每季已预缴了企业所得税2万元)。后聘请会计师事务所审核,发现以下项目需要调整:
(1)取得A股股票转让净收益20万元,计入资本公积金。
(2)企业境内投资取得股票5万元,已并入应纳税所得额。被投资企业适用的企业所得税税率与投资方相同。
(3)2004年到期的应付未付款10万元,债权人始终没有要求偿还,并且无法与之取得联系。
(4)该企业与境外关联咨询企业共同与境内客户签订合同并提供咨询服务,服务收费合计50万元,该企业从中取得50%,合计25万元计入应纳税所得额。
(5)漏记购买国债取得利息收入4万元,国库券转让收益2万元。
(6)外国投资者从该企业分得利润10万元,汇往境外。
要求:假设该企业符合西部地区国家鼓励类外商投资企业的标准,无需考虑流转税。
(1)计算该企业2001年至2005年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2)逐项说明调整理由,并计算2006年该企业应补(退)的企业所得税。
(3)计算该企业2006年应代扣代缴的预提所得税。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