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生产性外商投资企业(出口产品企业)1997年3月在我国某经济特区依法设立,经营期15年,企业适用企业所得税税率为15%,该企业1997年~2004年经营情况见下表:
(单位:万元)

年度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应税所得额-2030-1080100120150200
出口产值占当年产品值-60%50%75%70%72%60%78%

2005年度有关经营情况如下:
(1)1~12月取得境内产品销售收入2000万元(12月份占200万元)、取得出口产品销售收入4000万元(12月份占500万元);企业兼营咨询,全年分别取得咨询收入60万元、转让专有技术收入40万元(该项专有技术成本10万元);
(2)12月期初留抵税额3万元,当月外购原材料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400万元、增值税68万元;接受某公司捐赠货物一批,取得防伪税控系统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注明价款50万元、增值税8.5万元,该公司支付运费2万元将货物运回工厂;
(3)12月份转让股票收益35万元;转让国库券收入30万元;
(4)全年应扣除的销售成本及经营支出5500万元(未含12月份不能抵扣的增值税),另发生与生产经营相关的交际应酬费80万元;经批准向本企业职工借款400万元用于生产经营,借用期限半年,支付了利息费用24万元(同期银行贷款利率为7%);
(5)在“营业外支出”账户中,发生直接向某学校捐赠20万元,自然灾害损失材料账面成本30万元(取得保险公司赔偿5万元);
(6)从境外分支机构取得税后收益30万元,在境外已缴纳了25%的公司所得税。
(注:增值税税率17%,退税率13%;地方所得税不考虑)
要求:按下列顺序回答问题,每问均为共计金额:
(1)计算1997年~2002年共计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2)计算2003年、2004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3)计算2005年应缴纳的营业税;
(4)计算2005年12月出口货物应退的增值税;
(5)计算2005年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总额;
(6)计算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交际应酬费;
(7)计算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利息费用;
(8)计算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营业外支出金额;
(9)计算该出口企业2005年度境内所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10)计算该出口企业2005年度境外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答案及解析] (1)1997年~2002年共计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80-10+100+120)×15%×50%=21.75(万元) (2)2003、2004年应缴纳企业所得税 =150×15%+200×10%=22.5+20=42.5(万元) (3)2005年应缴纳的营业税=60×5%+40×5%=5(万元) (4)2005年12月出口货物应退的增值税: ①当期免抵退税不得抵扣税额=500×(17%-13%)=20(万元) ②当期应纳税额=200×17%-(68+8.5+2×7%-30×17%-20)-3 =34-51.54-3=-20.54(万元) 注意非正常损失应作进项税转出,上期留抵税额要注意减除。 ③当期出口货物免、抵、退税额=500×13%=65(万元) ④12月份出口货物应退增值税=20.54(万元) (5)2005年缴纳企业所得税的应税收入总额: 2000+4000+60+40+50+8.5+35+30=6223.5(万元) (6)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交际应酬费: 6000×3‰+3+(60+40)×10‰=22(万元) (7)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利息费用: 400×7%×50%=14(万元) (8)2005年所得税前应扣除的营业外支出金额=30×(1+17%)-5=30.1(万元) 损失包括毁损材料的进项税转出价值,但要扣除保险赔偿。 (9)该出口企业2005年度境内所得应缴纳的企业所得税: (6223.5-5500-20-22-14-30.1)×15%=95.61(万元) ①不能免抵退税的20万元增值税应加大销售成本,从而减少计税所得。 ②不减除12.5万元营业税,是因为该企业缴纳营业税的业务是附营业务,收入记在其他业务收入中,相关营业税记在其他业务支出中,不计入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因此这部分营业税已经包含在题目给定的经营支出中,不能再单独减除。 ③使用15%的税率是因为当年该企业侧出口产值占全部产值没达到70%。 (10)该出口企业2005年度境外所得应缴纳的所得税: 30÷(1-25%)×(33%-25%)=3.2(万元)

问答题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