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某文件夹中,存有文档WT07.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
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
孤帆一片日中来。
【文档结束】
按要求完成下列操作:新建文档WD07

  • A.DOC,插入文件WT07.DOC:的内容,将标题设置为二号黑体字,加粗、居中,字间距2磅;正文部分设置为小四号仿宋_GB2312字体、倾斜、居中,行距18磅。存储为文件WD07A.DOC:。
    2.新建文档WD07
  • B.DOC,插入文件WD07A.DOC的内容,将正文部分与标题之间设置为2倍行距,正文第一行文字加粗、第二行文字加下划线(单线),第三行文字倾斜,第四行文字下加波浪线。存储为文件WD07B.DOC。
    3.制作4行5列表格,列宽2厘米,行高20磅。表格边框为1.5磅红色实线,表内线0.75磅绿色实线,并存储为文件WD07
  • C.DOC。

答案

参考答案:1.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新建文档WD07A.DOC。
②打开新建文档,执行[插入]→[文件]菜单命令,弹出“插入文件”对话框.选中文件WT07,单击“插入”按钮。
③选中标题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字体”选择“黑体”,“字号”选择“二号”,然后分别单击“加粗”、“居中”按钮:然后执行[格式]→[字体]菜单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符问距”选项卡下,“间距”选择“加宽”,“磅值”选择“2磅”,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中正文四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的“字体”选择“仿宋_GB2312”,“字号”选择“小四号”,然后分别单击“倾斜”、“居中”按钮;然后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下,“行距”选择“固定值”,“设置值”输入“18磅”,单击“确定”按钮。
⑤设置完成后,单击“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2.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新建文档WD07B.DOC。
②打开新建文档,执行[插入]→[文件]菜单命令,弹出“插入文件”对话框,选中文件WD07A,单击“插入”按钮。
③选中标题文字,然后执行[格式]→[段落]菜单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下,“行距”选择“2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中正文第一行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加粗”按钮;选中正文第二行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的“下划线”按钮;选中正文第四行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下划线”选择“波浪线”。
⑤设置完成后,单击“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3.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新建文档WD07C.DOC。
②打开新建文档,执行[表格]→[插入]→[表格]菜单命令,弹出“插入表格”对话框,“表格尺寸”区域中,“列”选择“5”,“行”选择“4”,单击“确定”按钮。
③选中表格,执行[表格]→[表格属性]菜单命令,弹出“表格属性”对话框,在“列”选项卡下,“指定宽度”输入“2厘米”。在“行”选项卡下,“指定高度”输入“20磅”,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中表格,单击“常用”工具栏的“居中”按钮:单击“表格和边框”工具栏,“线型”选择“实线”,“颜色”选择“红色”。“粗细”选择“1.5磅”,选择“外部框线”;然后“粗细”选择“0.75磅”,“颜色”选择“绿色”,选择“内部框线”。
⑤设置完成后,单击“常用”工具栏的“保存”按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散文中的闲话笔调

吴永福

  散文写作中,最有兴味的或许就是笔调了。笔调,是一个作家成熟的标志。现代散文中,有一种甚为风行的笔调,就是闲话笔调。胡适曾说:“白话散文很进步了。散文方面最可注意的发展,乃是周作人等提倡的‘小品散文’。这一类小品,用平淡的谈话,包含着深刻的意味;有时很像笨拙,其实却是滑稽。这一类作品的成功,就可彻底打破那‘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了。”可见所谓闲话笔调就是谈话风格的,或者说用谈话方式来作文。

  此种笔调经周作人、林语堂等人的提倡,便有了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之说。此种谈话风格的小品文笔调,林语堂甚为醉心,并在许多文章中反复申说。林语堂因甚为欣赏谈话风格的行文,还力主扩充散文的篇幅,但要以此来挑战古文的简洁,就不足为训了。用谈话方式来作文自然是很好的,但作文毕竟不完全等同于谈话。若是真将那种谈话过程记录下来,也够得拉杂,更不用说话题的游移了。梁实秋先生力主行文的简练,就要明智得多。呼应于 周作人的说法,林语堂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但又格外地张扬了幽 默。幽默可为行文增添风趣,但若过分大张旗鼓地提倡,则本身可能成为一个幽默。

  闲话笔调是散文中 较为自然的言说方式。此种笔调是用说话来交流的,心中存有一个交谈的对象,如此即可展开交流。至于所谈的题目并未限制,照林语堂的说法,正是宇宙之大、苍蝇之微无所不谈。不过,作家的言说仍不离心灵或性情,因而所谈的题目也是有喜恶的。但不妨假定读者那方面也有同好,如此即可达成沟通。此种笔调虽说有一种涵盖作用,但并不碍于各人的谈论,并非千人一面,可各有面 目。比如周作人的创作以闲适为主,从而讲求所谓生活的艺术。但在退隐的心态下,也不无书斋生活的苦闷,于是于闲适中渗出一股苦味来。林语堂虽说倾心幽默,倒也率意而谈,不无名士作风。至于以幽默见长的,或许要算梁实秋。但梁实秋也是心存雅致,幽默只不过是用来抵斥种种不雅的,所谓相反相成是也。而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则并不见佳。他显然是过于注重幽默了,并以之作为作文的主旨,却有可能落入油滑。其实,幽默表现于文中,多是一种点缀,可为行文增添谐趣,但若要从头到尾地幽默下来,就往往出力不讨好。

  因而即便同是闲话笔调,也可各有不同的,这才是真正的个人笔调。但个人应当以自我说话,而自我又处于大我与小我之间,这就得把握其中的分寸。比如周作人将载道与言志对立起来,从而将写作完全地由载道转为言志,却又囿于个人的性情,所得就小了,因此小品文也就沦为小摆设。其实,言志与载道并非简单的对立关系。社会生活的特点就是形成了各种观念,也可谓各有其道。文中若尽是载道口吻,实则就是充当了各种观念的传声筒,这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但若想将自我完全游离于各种观念之外,恐怕也不现实,正如人都生活在社会中一样,各种观念或道对人也有一种约束作用。郁达夫曾说:“现代散文之最大特征,是每一个作家的每一篇散文里所表现的个性,比从前的任何散文都来的强。”换言之,重个性,这才是现代意义上的散文。若抹去个性,从而充当某种观念的传声筒,仍又是载道之文了。在散文中,笔调确乎是个人的。而所谓的个人笔调,就是要在散文中形成独具个性的言说方式。(选自《阅读与写作》,有删改)

1.下列关于“闲话笔调”的叙述,正确的一项(     )

A.闲话笔调深受林语堂的喜爱,但他的文章过于拉杂,有话题游移的缺点,不及梁实秋先生的行文简练。

B.闲话笔调以性灵为中心,以闲适为格调,采用谈话的方式和读者进行心灵或性情等方面的交流。

C.闲话笔调是现代散文创作中非常流行的,是由周作人、林语堂、胡适等作家提倡的一种创作风格。

D .闲话笔调散文的言说方式中比较自然的,所写的都是身边平凡的小事,却包含着丰富的意蕴。

2.以下关于各个作家创作风格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作人以闲适为主,但在闲适中也带有书斋的苦闷。

B.林语堂追求幽默,但是率意而谈,体现出名士作风。 

C.老舍为幽默而幽默,刻意为之,适得其反,有一股油滑之风。 

D.梁实秋行文简练,文章雅致,用幽默来抵斥种种不雅。

3.根据原文的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用平淡的谈话方式来包藏深刻的意味是我国现代散文的一大特点,这是白话散文最重要的进步。

B.一个作家是否成熟,关键是看他是否形成了真正的个人笔调,这种笔调的表现各有不同。

C.因为用谈话的方式来写,便没有古文那样简洁,所以闲话笔调的散文篇幅往往都很长。 D.文中如果都是载道口吻,就在文中丧失了自我,所以写作应该由载道转为言志,表现作者个性。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