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自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提出“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后,班级授课制便逐渐为各国学校所采用。然而,班级授课制也在教育实践中暴露出严重的划一化与同步化的局限性。你认为如何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来克服班级授课制的上述局限呢

答案

参考答案: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在班级授课制中,同一个班学生的学习内容与进度必须一致。开设的各门课程,特别是在高年级开设的课程,通常由具有不同专业知识的教师分别担任。鉴于班级授课制存在严重的划一与同步的局限性,我认为可从如下几个方面改进课堂教学组织形式:
(1)缩小班级规模,增加辅导教师,实行小班教学,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学习机会
班级授课制虽然节省师资,可以快速地传授知识,但却不利于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会影响一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育实践也进一步证明,班级规模会以潜在的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与行为,而只有小型化班级才有助于学生成绩的提高,也有助于学生情感的丰富和发展,有助于课堂教学公平的实现。目前班级容量较大,有的学校一个班级就有七八十人。教师讲课很难顾及学生的接受能力,更谈不上为每个学生创造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学校应增加辅导教师,实施小班教学,这样就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更多的照顾学生的差异,并尽力根据每个学生的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压缩集体教学时间,增加个别辅导时间。
班级授课制实施统一的学,难以针对个别学生的兴趣爱好施教。课堂教学应缩短集体教学时间,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使师生在个别辅导中建立一种激励机制,充分表现教师对学生的重视,尤其是成绩落后的学生。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发动学生辅导同伴。
小组合作学习能起到学生群体间相互作用的效果,从而改善教学工作的整体效益。小组合作学习的主要特征是:
①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助合作奠定了基础,而组间同质又为全班各小组之间展开公平的竞争创造了条件。
②任务分割,结果整合。小组成员在学习内容和学习结果上有很强的相互依赖性,各小组分担课题,然后全班汇总,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实现了资源共享。
③个人计算成绩,小组合计总分。在合作学习中,每个人都必须依靠自己的努力去独立完成任务,为小组做出应有的贡献。那些学业较差的学生将在其他同学的帮助和个人努力下,不再拉后腿。
④公平竞赛,合理比较。在合作学习中,取消常模参照评价,根据学生的学业成绩,优等生与优等生一起分组测验,差生与差生一起分组测验。各测验组每个成员的表现与原属合作小组团体总分挂钩,优生组第一名与差生组第一名均为各自原来的小组赢得相同的积分点数。这种各人在原来起点进行合理竞争、公平评价其贡献的做法,最终导致了每个学生无一例外地受到激励。
⑤分配角色,分享领导。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分别指定协调员、读题员、记录员、操作员、计算员、报告员等,在不同学习任务中,角色可能轮流互换,这样既保证了小组互助合作学习分工明确,秩序井然,又能使个人的特长得以充分利用和彼此协调。
(4)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
班级授课制难以做到适应学生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按能力或兴趣分组,进行分组教学是对班级授课制的完善。它比班级授课制更切合学生个人的水平和特点,便于因材施教,有利于人才的培养。

填空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