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一篇小说,完成后面题。

天职

许行

海尔曼博士的诊所远近闻名,在布拉沙市没有不知道他和他的诊所的。这个倔老头子,像他那把用最好的钢材做成的手术刀一样坚硬、锋利。

一天夜里,一个小偷撬开他的诊所,将一点现金和几样珍贵的药物,放在提兜里准备带走。不巧,他在慌忙中撞倒了吊瓶支架,又被氧气罐绊倒,摔折了大腿,要跑也爬不起来了。这时,海尔曼和助手从楼上下来,助手说:“打电话让警察把他带走吧!”

“不,在我诊所的病人不能这样出去。”

把小偷抬上手术台,海尔曼连夜给他做了接肢的手术,并打上了石膏,直到在诊所里把他彻底治好才交给了警察。

助手说:“他偷了您的财物,你怎么还如此给他治疗呢?”

“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

又一天,一个女人护送一位在车祸里受重伤的人来到诊所。

海尔曼一愣:“呵,是她!她早已徐娘半老,怎么还这般漂亮?”这是他被人夺去的爱妻。直到今天她在他的眼里,仍然具有不可代替的魁力。

女人泪流满面地说:“海尔曼,亲爱的海尔曼,你还恨我吗?……为了拯救他的生命,我不得不来求你,你是全市惟一能给他做手术的人。”

受重伤的人是他原来爱妻的后夫,就是这个人把她夺去了,当时就差未同他进行古老的决斗。

海尔曼曾经受过他们的侮辱。现在这种场合的重逢,使他不由心潮起伏,思绪万千。他始终一言未发,只冷冷地反问一句:“列夫斯基夫人,你忘记我常对你说的话了吗?”

“噢,你是说,救死扶伤是医生的天职!”

一个修补头颅骨的手术,让海尔曼站了十个多小时,最后晕倒在手术台旁。

列夫斯基在伤愈后,夫妻俩在海尔曼面前忏悔地说:“如您不嫌弃,我们愿意为服侍您而献出余生。”

“这是上帝的安排。医生的手术室里记住的只是他的天职,忘记的是个人的恩怨。”

这件事更赢得了人们的敬重。

这年,德国发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占领了布拉沙。一个盖世太保头目,被波兰地下战士一枪打中了胸部。随军医生没人能给他做开胸这样的大手术,便把他化了装送到海尔曼的诊所。海尔曼一搭眼就认出了这个最凶残的德国刑警队警官,在这个城市里不知有多少波兰人丧生在他的枪口下。他心中猛然一震,暗自喟叹,这也是上帝的旨意呵!

海尔曼支走了所有助手和医护人员,他洗手,刮脸,重新穿好上教堂才穿的那套西服,罩上一件最新的白外套。然后拿起他最大的那把手术刀,一下子剖开了他的胸膛。他没有去找子弹,而是把手术刀插在他的心上……

审判海尔曼时,德国人说:“你玷污了你的手术刀。”

“没有,它用得其所。”

“你忘记了医生的天职。”

“没有,此时此刻反法西斯就是最高的天职!”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

海尔曼牺牲了。可城市到处都张贴着“天职”两个大字,不用再加其他文字,它就成了一条具有巨大号召力的反法西斯标语。时至今日,布拉沙还在最高的楼宇上,挺举着“天职”两个大字,谁都明白人们赋予了它更深远的含义。                                 

(略有删改)

小题1:下面对这篇小说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小说首段中用“手术刀”作喻体来形容海尔曼的性格,既生动形象,又切合人物身份,显得浑然天成。

B.小说中两次提到“上帝的安排”“上帝的旨意”,这里的“上帝”就是海尔曼心中最高的信念---反法西斯

C.“他一字一顿,字字千钧,全市人都听到啦。”这句话使用夸张和比拟的手法,突出了海尔曼声音的宏亮高亢和他精神的感召力。

D.小说末段可视为故事的尾声,与许多小说的结尾一样,它使故事情节更完整,人物形象更鲜明,也深化了小说的主题。E.这篇小说立意深刻,构思精巧,人物形象鲜明,在这么短的篇幅里达到了这么好的艺术效果,实属难能可贵。

小题2:在这篇小说中“天职”一词被赋予了两重含义。请对这两重含义分别加以阐释。(4分)

小题3:简要分析小说中“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4分)

小题4:在写主人公除掉法西斯头目这一中心事件前,小说先写了他救助“小偷”和“情敌”这两件事。这对刻画人物形象有什么作用?请作简要分析。(6分)

答案

小题1:BC

小题2:“天职”在小说中的两重含义:一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一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共4分,每一点2分)

小题3:海尔曼是一个医术高超、医德高尚的医生。他心地善良,宽容,为了救助他人,他不计个人恩怨,把救死扶伤当作自己最高的职责,他又是一个伟大的爱国者,以他的手术刀作武器,沉着勇敢地处死了凶怒的法西斯头目,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4分。答出基本要点即可)

小题4:小说中的前两件事着力表现海尔曼高尚的品德,特别是他把救死扶伤看作医生的天职这一点,从而对中心事件作了有力的铺垫。这样一位医生却把手术刀变成了武器,这就更加突出主人公的爱国主义精神,使海尔曼这个人物形象更饱满厚重,有说服力,也强化了小说的主题。

小题1:

题目分析:此题可结合着文章内容进行分析。B.第一处“上帝”是“安排”“海尔曼”救死扶伤,不是“反法西斯”;C句中没有比拟手法,全句也不是突出声音“宏亮高亢”,而是突出“坚定有力”。所以选BC。

小题2:

题目分析:此题要在整体感知和理解小说内容和主题的基础上,从标题“天职”的词语意思和揭示主题的深层含义两方面进行分析作答。在词语意思方面是指一个医生应尽的职责,即救死挟伤;在文章中的深层含义是指爱国者应尽的职责,即同法西斯作坚决的斗争,保卫自己的祖国。

小题3:

题目分析:分析人物形象首先应总体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画出小说中关于这个人物言行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接着看用了什么描写方法,在此基础上进行归类概括。最后选择恰当的词句表述出来。也可以从海尔曼的言行举止角度进行分析概括即可。

小题4:

题目分析:此题首先要答出这两件事都是着力表现海尔曼的高尚品德。写这两件事对下文写海尔曼的爱国主义精神做铺垫,或者答出侧面衬托海尔曼的人物形象也可,这种侧面刻画使海尔曼的人物形象更饱满,从而深化了小说的主题。答题时,可从表现海尔曼高尚品德、为下文做铺垫,深化主题等方面进行分析作答。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

Questions


·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 and choose the best word for each space.
Do you want to send an e-mail message to the White House
Good luck.
In the past, (26) President Bush — or at least those assigned to read his mail — what was (27) your mind it was necessary only to sit down at a personal computer connected to the lnternet and (28) a note to president@ whitehouse.gov.
But this week, Tom Matzzie, an online organizer with the A.F.L.-C.I.O., discovered that (29) with the White House had become a bit more (30) . When Mr. Matzzie sent an e-mail protesting (31) a Bush administration policy, the message was bounced back With an automated reply, saying he had to send it again in a new way.
Under a system (32) on the White House Website (33) the first time last week, those who want to send a message to President Bush must now (34) as many as nine Web pages and (35) a detailed form that starts by asking whether the message sender supports White House policy (36) differs with it.
The white House says the new e-mail system is an effort to be more responsive (37) the public and offer the administration "real time" access (38) citizen comments.
Completing a message to the president also requires (39) a subject from the provided list, then entering a full name, organization, address and e-mail address. (40) the message is sent, the writer must wait for an automated response (41) his message, (42) whether the addressee intended to send the message. The message is delivered to the White House only after the person using that e-mail address (43) it.
"Over (44) , it’s a very cumbersome process," said Jakob Nielsen, an authority on Web design. "It’s probably designed deliberately to (45) on their e-mail.\

A. connection B. communication C. link D. relationshi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