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时余以少年科第且于时流所推重之训诂词章学颇有所知辄沾沾自喜先生乃以大海潮音作狮子吼取其所挟持之数百年无用旧学更端驳诘悉举而推陷廓清之自辰人见及戌始退冷水浇背当头一棒一旦尽失其故垒惘惘然不知所从事且惊且喜且怨且文且疑且惧与通市联床竞夕不能寐明日再谒请为学方针先生乃教以陆王心学而并及史学西学之梗概自是决然舍去旧学自退出学海堂而间日请业南海之门生平知有学自兹始
——梁启超《三十自述》
材料二:
每语及国事机理,民生憔悴,外海凭陵,辄慷慨欷嘘,感至流涕。吾侪受其教,则振荡怵惕,凛然于匹夫之责,而不敢自放弃,自暇逸。——《南海先生七十寿言》
材料三:
方今外夷交迫……兵弱财穷……变成法,通下情,慎左右。今天下法弊极矣,……治国无法则乱,守而弗变则悖;穷则变,变则通……岁月之间,纪纲已振,十年之内,富强可致,至二十年,六道化成,以恢复属地而雪耻下难矣。——《为国势危感祖陵奇变请下诏罪己及时图治折》。
材料四:
下诏鼓天下之气,迁都定天下之本,练兵强天下之势,变法成天下之治。……
诏下九卿、詹、科道、督抚、两司,各举所知,不论已仕未仕,引见擢用,随才器使。昔汉高之于樊哙,每胜增其爵级,其于韩信,一见即拜大将。凡有高才,不次拔擢。天下之士既怀国耻,又感知遇,必成致死力以报皇上。——《上清帝第二书》
请回答:

以上材料揭示的主要政治主张是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上清帝第二书》,就是著名的“公车上书”。主要内容有:
第一,下诏鼓天下之气。康有为认为,割让台湾,即亡国之举,诸国以中国之易欺也。民心先离,将有土崩瓦解之患。出路仅仅在于拒绝和约,团结民心,救亡图存。
康有为吁请光绪,应该速下三诏:一下罪己之诏,激励天下同雪国耻。二下明罚之诏。对主和辱国的权臣,丧师失地的将帅,擅许割地、辱国通款的使臣,守御无备的疆吏,或明正典刑,或予革职,无妨贤路。三下求才之诏,康有为预言,只要三诏一下,赏罚得当,士气成伸,天下必距跃鼓舞,奔走动容以赴国家之急。
第二,迁都定天下之本。康有为认为,首都为天下之根本。方今旅顺已失,威海已回,险阻无有,京师孤立……无以为防守之计。所以当今最要紧的事之一,就是迁都西安。
第三,练兵强天下之势。康有为提出,用选锋、选将、购械的办法,训练重兵,以待敌变。一夫用兵者,用其气也。
第四,变法成天下之治。这才是康有为此次上书的核心。在康有为看来,以上所陈三策,“皆权宜应敌之谋,非立国自强之策也”。只有变法,才足以自强立国,“非变通旧法无以为治”。如何变法图强康有为提出了四项建议:
(1) 富国。“变之之法,富国为先”,其法有六:一曰印行钞票。二曰兴修铁路。三曰发展机器轮舟。四曰开矿。五曰铸造银币。六曰设立邮政。
(2)养民。养民之法有四:一曰务农。二曰劝工。三曰惠商。四曰恤穷。
(3)教民。教民之法有四:一曰普及教育,二曰改革科举,三曰开设报馆,四曰设立道学。
(4)改革内政外交。公车上书,是康有为等维新变法纲领的反映。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