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书房,军机处,理藩院,内务府
参考答案:南书房:康熙设立。在北京故宫乾清官的西南,本清康熙帝的读书处。康熙十六年(1677年),始选翰林等官入内当值,称“南书房行走”。除应制撰写文字外,还秉承皇帝意旨,起草诏令,一度成为发布政令的处所。自军机处成立之后,南书房各官即不再参与政务,专司文词书画等事,一般又称为“南斋”。南书房行走官员不限品级,从尚书到编修、检讨都可充仁,惟原则上须用翰林出生的人。
军机处:雍正设立。清代辅佐皇帝的政务机构。雍正七年(1729年),因与准噶尔部作战,为了紧急处理西北军务,设军机房,挑选内阁中谨慎可靠的中书办理机密事务,1732年,又改称军机处。乾隆以后,成为定制,并渐渐成为最高中枢机构。军机处的中枢地位和作用超过了内阁,但始终不是一个独立的、正式的衙门。军机处设军机大臣,大臣无定员,由皇帝从内阁大学士、六部尚书、侍郎中特简任用。军机处设军机章京,满汉两班,各八人,轮流担任缮写诏旨、记载档案、查核奏议等具体工作。又有军机行走,人值办事。军机处自设立后,议政王大臣会议被废止,标志着清代君主集权发展到了顶点。
皇帝通过军机处把机密谕旨直接寄给地方督抚,称为“廷寄”。各地督抚也将重大问题径寄军机处交皇帝审批,称为奏折。
理藩院:是清代设置的专门管理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事务的机关,其体制同于六部,地位列于工部之后,职官有尚书一人,左右侍郎各一人,都由满洲、蒙古担任,一般汉人不得染指。理藩院的职务是掌管内外蒙古及青海、新疆、西藏等地区的蒙、回、藏族事务。此外,理藩院也掌管一部分外交事务。
内务府:是清朝特设的专管宫廷皇室事务的机构。长官称总管大臣,由满族王公大臣担任。内务府的雏形出现于努尔哈赤时代,清军入关后,逐渐由服务于地方性旗主的机构转变成服务于一国之主的庞大宫廷事务机构。康熙帝亲政之后,吸收了原宦官衙门分司理事的原则,将所使用的内监纳入内务府三旗的诸内管领的控制之下,达到了防范太监期权乱政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