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某医院56岁的患者董女士,身体本没有什么大病,但总是怀疑自己有病,终日忧虑,经常独自发呆,精神状态很差,没有食欲,睡眠质量也很差,表现出严重的疑病症和忧郁症症状。医院的医务社会工作者对其家庭进行了解后发现,董女士是湖南长沙人,原是某幼儿园老师。十五年前,因丈夫发生外遇而离婚,儿子判给了董女士。之后,董女士携带儿子搬迁到北京,一直没有再婚,为了生活,她谋得在某幼儿园教书的工作。五年后,董女士靠贷款在大兴区买了一处20多平米的房子。目前,儿子已30岁,只是普通工人,工资较低,还未成家,这成为董女士的一块心病。去年,董女士借用朋友的医保卡到北京东城区的医院看病,但因朋友害怕被有关部门发现而受处罚,所以很快索回医保卡。由于家庭经济状况不佳,董女士便产生了一种失去保障的恐惧,逐渐开始觉得自己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再加上董女士的几个朋友都被查出患有癌症,这让董女士对疾病产生极大恐惧,疑病心理不断加重。而董女士的儿子,工作单位离家较远,每天早出晚归,与母亲的沟通较少。

[问题]


针对董女士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可以采取哪些介入策略

答案

参考答案:针对董女士的情况,医务社会工作者可采取的介入策略包括:
(1)根据董女士发生问题的症结所在:无医保卡、家庭经济状况不好、对疾病的恐惧心理、儿子的婚则问题等,对董女士进行深入访谈,与其一起分析和寻找问题的根源所在;
(2)对董女士的心理抑郁和疑痫程度进行评估,为其做一些减压的辅导和治疗,让其学会自我减压放松,并做相应的记录,逐渐提高睡眠质量,缓解抑郁程度;
(3)请医护人员向董女上详细解释其身体状况,纠正董女士的错误认知,让其领悟到自己思维认知上的偏差,自觉摆脱疑病症和焦虑不安的情绪;
(4)协助董女士计划一些积极有益的活动,分散其对自己身体状况和经济压力的注意力;
(5)给予董女士鼓励,让她发现自己的转变,调动起对未来生活的信心;
(6)为董女士的儿子联系职业培训机构,协助其提高职业技能,增强就业竞争力,获得一份待遇更好的工作;
(7)鼓励董女士的儿子与母亲经常交流,为母亲排忧解难;
(8)鼓励董女士的儿子参加联谊、相亲会等,寻找适合的对象,解除董女士的担忧。

写作题
多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