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5—2008年全国主要港口7月货运吞吐量(单位:万吨)
2005年7月 2006年7月 2007年7月 2008年7月
1.沿海合计 24245 27660 32631 36516
其中:大连港 1357 1626 1804 2000
秦皇岛港 1310 1685 2154 2126
天津港 1995 2243 2759 3080
青岛港 1585 1857 2190 2503
上海港 3950 3950 4180 4590
深圳港 1306 1526 1605 1864
2.内河合计 8244 9588 11376 13944
其中:南京港 910 755 915 960
苏州港 937 1237 1448 1706
南通港 650 830 1010 1200
镇江港 375 495 675 700

与2006年7月相比,2007年同期哪个港口货运吞吐量的同比增长率与沿海港口合计吞吐量的同比增长率最为接近( )

A.大连港
B.青岛港
C.上海港
D.深圳港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与2006年7月相比,2007年同期沿海港口合计吞吐量增长率为(32631-27660)÷27660×100%≈18%;大连:(1804-1626)÷1626×100%≈10.9%;青岛港:(2190-1857)÷1857×100%≈17.9%;上海:(4180-3950)÷3950×100%≈6%;深圳:(1605-1526)÷1526×100%≈5.2%。故选B。

综合题

(14分)中国封建社会实行的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其核心是君主专制。但是在这种制度下也出现了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康乾盛世等局面,也产生了对世界贡献巨大的四大发明。这使我们不得不用另类眼光来看待中国古代政治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春秋战国之际,以‘道’自任的知识分子出现以后,首先便面临着如何对待政治权威的问题……从知识分子一方面说,道统与政统已分,而它们正是道的承担者,因此握有比政治领袖更高的权威——道德权威”。                              

——余英时《士与中国文化》

材料二 唐太宗认为:“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独断一人之虑也。且日断十事,五条不中,中者信善,其如不中者何?以日继月,乃至累年,乖谬既多,不亡何待?”  

——《贞观政要·政体》

材料三 文彦博(注:宋神宗时三朝元老、枢密使):“祖宗法制具在,不须更张,以失人心”。帝(宋神宗):“更张法制,於士大夫诚多不悦,然於百姓何所不便?”文彦博:“为与士大夫治天下,非与百姓治天下也。”帝:“士大夫岂尽以更张为非,亦自有以为当更张者。”

——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士”在商周时期指哪一类人?(1分)春秋战国之际,“士”的含义又是什么?(1分)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何在?(2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关于权力结构的主张和目的。(4分)

(3)结合材料一、三,指出制约皇权的除了相权,还有什么力量?(3分)分别说明其为何能够制约皇权。(3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