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背景资料】 某城市桥梁工程,采用钻孔灌注桩基础,承台最大尺寸为:长8m,宽6m,高3m,梁体为现浇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箱梁。跨越既有道路部分,梁跨度30m,支架高20m。 桩身混凝土浇筑前,项目技术负责人到场就施工方法对作业人员进行了口头交底,随后立即进行1#桩桩身混凝土浇筑,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浇筑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因故离开现场。后经检测表明1#桩出现断桩。在后续的承台、梁体施工中,施工单位采取了以下措施。 (1)针对承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编制了专项方案,采取了如下防裂缝措施: ①混凝土浇筑安排在一天中气温较低时进行; ②根据施工正值夏季的特点,决定采用浇水养护; ⑧按规定在混凝土中适量埋入大石块。 (2)项目部新购买了一套性能较好、随机合格证齐全的张拉设备,并立即投入使用。 (3)跨越既有道路部分为现浇梁施工,采用支撑间距较大的门洞支架,为此编制了专项施工方案,并对支架强度作了验算。 【问题】 1.指出项目技术负责人在桩身混凝土浇筑前技术交底中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正确做法。 2.指出背景中桩身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错误之处,并改正。 3.补充大体积混凝土裂缝防治措施。 4.施工单位在张拉设备的使用上是否正确说明理由。 5.关于支架还应补充哪些方面的验算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1. 不应口头技术交底。 正确做法:技术交底应书面进行,技术交底资料应办理签字手续,并归档。 2. 桩身混凝土灌注过程中拔管指挥人员离开现场是错误的,正确的做法是:拔管应有专人负责指挥。 导管埋深保持在0.5~1.0m也不正确,正确的做法是:导管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m,并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 3. 减少浇筑层厚度;优先选用水化热较低的水泥;在保证混凝土强度等级的前提下,减少水泥用量,冷却集料或加入冰块;在混凝土中埋设冷却水管,通水冷却;采取温控措施,加强测温工作并实施监控。 4. 不正确,因为张拉机具应与锚具配套使用,并应在进场时进行检查和校验。 5. 还应验算支架的刚度和稳定性。

单项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的题。

  李勣,曹州离狐人也。本姓徐,初仕李密,为左武侯大 * * 。密后为王世充所破,拥众归国,勣犹据密旧境十郡之地。武德二年,谓长史郭孝恪曰:“魏公既归大唐,今此人众土地,魏公所有也。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今宜具录州县及军人户口,总启魏公,听公自献,此则魏公之功也,不亦可乎?”乃遣使启密。使人初至,高祖闻无表,惟有启与密,甚怪之。使者以勣意闻奏,高祖方大喜曰:“徐勣感德推功,实纯臣也。”拜黎州总管,赐姓李氏,附属籍于宗正。封其父盖为济阴王,固辞王爵,乃封舒国公,授散骑常侍。寻加右武侯大 * * 。及李密反叛伏诛,勣发丧行服,备君臣之礼,表请收葬。高祖遂归其尸。于是大具威仪,三军缟素,葬于黎阳山。礼成,释服而散,朝野义之。寻为窦建德所攻,陷于建德,又自拔归京师。从太宗征王世充、窦建德,平之。贞观元年,拜并州都督,令行禁止,号为称职,突厥甚加畏惮。太宗谓侍臣曰:“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朕今委任李勣于并州,遂得突厥畏威远遁,塞垣安静,岂不胜数千里长城耶?”其后并州改置大都督府,又以为长史,累封英国公。在并州凡十六年,召拜兵部尚书,兼知政事。勣时遇暴疾,验方云须灰可以疗之,太宗自剪须为其和药。勣顿首见血,泣以陈谢。太宗曰:“吾为社稷计耳,不烦深谢。”十七年,高宗居春宫,转太子詹事,加特进,仍知政事。太宗又尝宴,顾勣曰:“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公往不遗于李密,今岂负于朕哉!”勣雪涕致辞,因噬指流血。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勣每行军,用师筹算,临敌应变,动合事机。自贞观以来,讨击突厥、颉利及薛延陀、高丽等,并大破之。太宗尝曰:“李靖、李勣二人,古之韩、白,卫、霍岂能及也!”(节选自《贞观政要》)

1.对下列句子中加粗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宜具录州及军人户口/具:准备

B.为窦建德所攻/寻:不久

C.于建德/陷:拘捕

D.勣涕致辞/雪:擦拭

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粗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使者勣意闻奏/久之,能足音辨人

B.高祖遂归尸/臣从计,大王亦幸赦臣

C.密后为王世充破/今入关,财物无

D.礼成,释服散/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致千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勣原本姓徐,在李密部下谋事。后随李密投唐。李密反叛被诛后,李勣念其旧情,为他厚办丧事,高祖因此被李勣的义气所感动,赐姓李氏,并把他的户籍登入李氏宗室。

B.李勣为人,不但重义轻利,在维护国家的统一、维护边境的安定上也战功赫然。在其戎马生涯中,能谋善断,表现出杰出的军事才干,太宗也赞其“胜数千里长城”。

C.有史书评价《贞观政要》“叙事简要,人用称之”。本文以时间为序,叙事条理清楚,结构去繁就简。语言风格平实而不失精炼,是典型的史传“尚简”笔法。

D.本文既记叙李勣对大唐的忠诚和贡献,也记叙他让李密自己来献出“十郡之地”和为李密举办葬礼这样怀念旧主的行为,正体现了作者“国史之作,在乎善恶必书”的“直笔”写史书的理念。

4.用“/”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A.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B.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C.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D.隋炀帝不解精选贤良/镇抚边/境惟远筑/长城广屯将/士以备突厥/而情识之/惑一至于此

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若上表献之,则是利主之败,自为己功,以邀富贵,是吾所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朕将属以孤幼,思之无越卿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俄沉醉,御服覆之,其见委信如此。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