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土派,雅各宾俱乐部,三K党
参考答案:三K党:(Ku Klux Klan,缩写为KKK),是美国历史上和现在的一个奉行白人至上主义的民间组织,也是美国种族主义的代表性组织。三K党是美国最悠久、最庞大的恐怖主义组织。
《权利请愿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专题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议会在1628年通过了《权利请愿书》,对国王表示抗议:国王不经议会同意不得征收捐税;不出示具体罪证不得任意捕人;和平时期不能随意实行军事法,不得任意在居民家中驻军等。查理一世勉强批准了《权利请愿书》,但随后加以曲解,继续任意征税。当议会号召人民拒绝交税时,查理就将议会解散。
“短期议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夕,查理一世为筹措军费恢复并短期存在的议会。查理一世在苏格兰倒行逆施,引起苏格兰人起义。查理为了筹集军费,不得不在1640年4月13日下令召集已经停开11年的议会。但议会召开后,非但拒绝通过国王所需的军费,反而提出了议会应该享有的权力等问题。查理一世5月初又将它解散,史称“短期议会”。
马斯顿荒原之战: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议会军与王党军队之间的一次重大战役。1643年,议会和苏格兰签订了一份“神圣的同盟和公约”,根据这个条约,1644年,苏格兰军队与托马斯·费尔法克斯所领导的军队以及曼彻斯特和克伦威尔领导的东部联盟组成联军,在英格兰北部的马斯顿草原击溃王党军队,议会军由此转败为胜。但此次战役由于缺乏统一指挥,没能乘胜追击,使得王党军队有了喘息之机。
“军队事业”: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平等派关于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的方案。当时独立派军官以“建议纲目”同国王进行谈判,引起平等派领导的士兵的不满。1648年10月,他们拟定了一个关于改造国家和社会经济制度的纲领文献,即“军队事业”,以与军官拟定的“建议纲日”相对抗。其中心内容是:国家一切权力的源泉是人民,要求实行成年男子的普选权;取消上议院,停止圈地,以前夺取的公社土地应归还农民;废除专卖权和什一税。“军队事业”反映了普通民众和社会下层的政治要求。
“人民公约”: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平等派关于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的方案。当时,在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的设计上,存在着独立派的“建议纲目”和平等派的“军队事业”的对立。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军官提倡召开“全军会议”.达到压制平等派的目的。平等派在1648年10月下旬,制定了一个更为激进的纲领文献,即“人民公约”。
掘土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的空想社会主义派别,又称真正平等派。掘土派代表贫雇农和一部分城市贫民的利益,领袖为G·温斯坦利。该派主张把土地交还给人民,人民共同耕种、共同生活;要求社会政治平等、财产平均,消灭土地私有制;反对使用暴力。1649年共和国建立后,国内经济凋敝,粮价高涨,很多地方发生了下层群众运动。
1649年4月,有二三十人在温斯坦利和W·埃弗拉德领导下,集合于伦敦附近萨里郡的圣·乔治山,共同占有、开垦那里的荒地,并在许多地方得到响应。掘土派的活动受到了地主武装和政府军队的破坏。1650年春,他们的垦殖活动停止,掘土派运动随之衰落下去。
独立派: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清教徒的一个资产阶级派别,独立派主张教区独立,轻视圣礼,代表了中等贵族和中等资产阶级的利益,以克伦威尔为首,主要由高级军官组成。在内战初期,独立派积极参加战斗,为战争胜利立下了功劳。在长老派掌权时,独立派和平等派联合行动反对长老派的倒行逆施,掌握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并在平等派的推动下,把查理一世送上了断头台,取得了内战的胜利。1649年,在克伦威尔的领导下,建立了英吉利共和国,把资产阶级革命推向了高峰。但此后独立派远征爱尔兰和苏格兰, * * 平等派、掘土派的起义,建立克伦威尔的护国政治。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日趋衰落,不复存在。
纳西比战役:1645年6月14日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议会军队同王党军队之间的决战。克伦威尔采取了侧面攻击的战术,经过三小时持续战斗.纳西比战役粉碎了王军的主力,基本上结束了第一次内战。
“普特尼辩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期间,独立派和平等派在未来国家政治制度的方案上的辩论。1647年10月28日到11月8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和平等派在“全军会议”上,围绕未来国家制度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展开激烈争论,即“普特尼辩论”。平等派坚决主张全体居民都应享有选举权,独立派则反对普选权的原则,认为这会造成对私有财产的威胁;关于国家最高 * * 问题,平等派坚决反对国王和上院的统治,认为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下院应享有更大的权力,独立派则竭力为国王和上院的权力辩护。两派的联合基本破裂。
“灌木林原野事件”:“普特尼辩论”后,1647年11月15日,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 * * 平等派的阴谋。
“残余议会”:没有了继承王位的可能性,于是英国资产阶级邀请玛丽和女婿威廉入主英国。英国议会向玛丽和威廉提出了“权利宣言”,要求国王未经议会同意不能停止任何法律的效力;不经议会同意不能征收赋税;今后任何天主教徒不能担任英国国王,任何国王不能与罗马天主教徒结婚等。第二年10月,议会通过了“权利宣言”并制定为法律,是为“权利法案”。“权利宣言”确立了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巩固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
“叛乱法案”:光荣革命后,英国议会制定的限制国王权力、维护君主立宪制的法令。1689年,议会制定了“叛乱法案”,主要内容有:平时国王必须经过议会同意才能征集和维持军队,而且这支军队只能保持一年;这一法案通过后,每年重申一次,以免国王破坏;议会对王室预算的金额和用途也做了规定,限制它的范围。
约翰·弥尔顿(1608~1674年),英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他写过大量诗歌和政论文,矛头直指封建专制制度。长老派掌握 * * 时,他写了《论出版自由》,抨击长老派恢复书报检查制,要求出版自由;1651年,写出政论文《为英国人民声辩》,驳斥了当时在英国恢复君主制度的论调,坚持人民的主权应高于国王的权力;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后,他因为双目失明免于一死,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尤以《失乐园》最为著名,该诗反映了他对王党复辟的愤慨之情。
詹姆斯·哈林顿(1611~1677年),英国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哈林顿的思想一生中经过几次转变,最初在查理一世的宫廷任职,内战爆发后又依附于议会,查理一世被俘获后,又去做他的侍从。共和国时期,哈林顿成为共和主义者,并于1656年写成《大洋共和国》,书中关于政治权力与经济权力相平衡的理论,对未来的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产生了重要影响。
俄国派别
“西方派”:近代俄国围绕废除农奴制问题形成的思想派别,约出现于1840年。“西方派”反对专制制度和农奴制度,但不赞成采取革命手段消灭它们,而是主张通过渐进的改革,废除农奴制,建立西欧式的君主立宪制,以实现俄国资本主义工业化。到1848年,“西方派”又分裂为革命民主主义派和自由派。革命民主主义派成为俄国解放运动的主要力量,赫尔岑、车尔尼雪夫斯基和杜勃罗留波夫是其代表人物。
“斯拉夫派”:近代俄国围绕废除农奴制问题形成的思想派别,约出现于1840年。与“西方派”相反,他们反对走西方工业化的道路,认为西方国家因资本主义工业而变得腐朽,无产阶级的产生和存在就是西方社会的“溃疡病”。他们认为俄国发展的道路是独特的,发展的基础是俄国农村公社,主张在保留农村公社及地主土地所有制的前提下,自上而下地废除农奴制。“斯拉夫派”拥护沙皇制度,实现以沙皇俄国为中心的、斯拉夫人的联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