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单项选择题

2009年,某省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53.85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糖蔗种植面积13.58万公顷,下降0.2%;油料种植面积33.14万公顷,增长2.3%;蔬菜种植面积113.84万公顷,增长2.3%。

2009年某省各类产品产量情况
产量(万吨) 同比增长率(%)
粮食
糖蔗
油料
蔬菜
水果
茶叶
肉类
水产品
其中:海洋捕捞
海水养殖
淡水捕捞
淡水养殖
1314.50
1116.11
84.64
2567.17
1061.89
5.14
426.99
702.81
152.75
234.62
12.65
302.79
5.7
3.4
3.8
5.6
8.0
6.2
3.6
3.3
-0.7
5.2
1.3
4.0

若保持2009年的增长速度,哪一年水果的年产量开始超过糖蔗( )

A.2010年

B.2011年

C.2012年

D.2013年

答案

参考答案:B

解析: 若保持2009年的增长速度,2010年水果产量为1061.89×(1+8.0%)≈1060×1.08=1144.8万吨,糖蔗产量为1116.11×(1+3.4%)≈1116×1.034≈1154万吨,此时两者差距已经很小,而水果的增长速度远高于糖蔗的增长速度,因此可以断定2011年水果的产量一定可以超过糖蔗的产量。故选B。

判断题
问答题

说歌星会唱歌,人们司空见惯,不足为奇。但说沙子会唱歌,恐怕有人就会认为这是大白天说梦话。天地之大,无奇不有,世界上的确有会唱歌的沙子。
当今世界上,人们一般把会唱歌的沙子称为鸣沙。也有的地方称为响沙、哨沙、音乐沙。它分布于世界各地的海滩和沙漠之中。我国敦煌莫高窟附近的鸣沙山,在风的吹拂或其他外力的作用下,能发出音乐般动听的声音。这种自然现象曾引起全世界许多科学家的极大兴趣。一百多年来,他们先后提出过“空气振动说”“摩擦静电说”“水分共鸣箱说”等多种理论来解释这种现象。不久前,有的外国科学家还提出鸣沙发声与其表面的化学物质有关系。这些理论虽说各有一定道理,但都没有真正揭示鸣沙唱歌的根本原因。
最近,中国科学家们用极具说服力的实验证据揭开了鸣沙唱歌的奥秘。他们通过多年的潜心研究,终于发现电子显微镜下的鸣沙颗粒与普通沙粒完全不同,在沙粒光滑的表面上有很多蜂窝状小孔洞,这些小孔洞正是鸣沙发出响声的关键。鸣沙表面的小孔洞形成了众多的“共鸣箱”,当鸣沙颗粒之间相互碰撞时,摩擦产生的细小声音被这些“共鸣箱”放大,从而发出动听悦耳的音乐。由此得出这样的结论:鸣沙发声完全取决于沙粒表面的物理结构。为了进一步证明这一结论,科学家们又将各种不发声的普通沙粒、玻璃珠、有机树脂颗粒等进行表现处理,使其与鸣沙颗粒的表面结构相似,结果这些颗粒都发出了和鸣沙一样的乐声。
中国科学家们正确揭示鸣沙唱歌的秘密说明了什么请用认识论有关原理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