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简答题

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答案

参考答案:

信息技术对教育产生厂深刻的影响: 

(1)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包括知识的数量观念和知识的质量观念。 

(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教育过程在本质上成为一种选择过程,电脑和网络以及其他多媒体设备成为教育的中介,教师通过信息技术发送信息,学生通过信息技术接受信息。 

(3)信息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首先,信息技术的智能化使教师可以根据学习者的情况自动生成相应的教学进度,确定相应的针对个人的评价标准,实现教育的个性化,使因材施教的理想真正成为现实。其次,信息技术实现了人机互动模式,根据学习者的目标、选择和努力程度等给予不同的反馈,给予象征性的奖励和惩罚。第三,信息技术将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信息技术将使面对面的教学成为偶尔的情况,知识与长者和德者完全分离,教育中无法避免的师生尊卑差异将完全可以避免,这将极大地促进师生关系的民主化,有利于学生积极人格的养成。

论述题

37.(30分)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国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占有量低。据统计,我国能源消耗占世界总量的1/4,我国单位能耗创造的GDP仅为0.7美元,而世界平均水平为3.2美元。我国CO2排放占世界总量的1/3,预计到2015年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排放大国。

图11为2008年中国能源结构对比图。

材料二 目前,中国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足40%,而发达国家普遍超过

70%。中国只有万分之三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中 * * * * 胡 * * 于2009年12月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强调,要“推动经济发展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

(1)上述材料揭示了我国经济发展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6分)

(2)针对上述问题,运用经济生活知识,说明我国应如何打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9分)

材料三 为应对气候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联合国不断推动国家间的气候谈判。但由于与会各国的分歧,2009年12月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仅达成了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哥本哈根协议”。中国政府本着对中国人民和全人类负责的态度, 自主确定了减缓温室气体排放的行动目标: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同时,中国积极开展与各方在气候变化方面的对话与合作。

(3)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生活知识,评析中国和联合国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所起的作用。(15分)

问答题 简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