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股份有限公司(下称甲公司)为增值税——般纳税人,增值税率17%。2003—2006年发生如下经济业务:
(1)2003年12月5日接受乙公司捐赠的管理用设备一台,用于公司管理部门的经营管理。该设备在捐赠力提供的发票上注明的价款为500万元(含增值税),甲公司用银行存款支付运输费2万元。甲公司当月投入使用,预计使用年限10年,预计净残值为22万元,采用直线法计提折旧。2003年起,甲公司每年利润,总额均为 100万元。假定甲公司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 33%,预计使用年限、预计净残值和折旧方法均与税法相同,并不存在具他纳税调整事项假设发上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未来有足够的应纳税所得可以扣除。甲公司所得税采用债务法核算。该设备计提减值后不改变预计固定资产使用年限和预计净残值。
(2)2003年12月31日,该设备预计可收回金颐为450万元。
(3)2004年1月20日,甲公司完成2003年所得税申报,并交纳丁所得税。
(4)2004年12月21日.该设备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10万人。
(5)2005年1月1日,甲公司时该设备支付财产保险费1万元:7月4日,该设备发生维修费7万元,其中发生人工费2万元.支付配件费5万元12月31日,该设备预计可收回金额为390万元。
(6)2006年12月20日,因甲公司急需某种原材料无法进货,遂用该设备从丁企业中换入原材料50吨,另外支付丁企业120万元。交换日该设备的公允价值为340万元,丁公司开具的增值税发票载明的价款为393.16万元,增值税额 66.84万元。
要求;
(1)计算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
(2)根据上述资料计算该固定资产计入管理费用的折旧额。年末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交所得税、所得税费用,将计算结果填入下表:
单位;万元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
计提折旧额 | ||||
计提减值准备 | ||||
应交所得税 | ||||
所得税费用 |
(3)判断用设备换入原材料是否属于非货币性交易;分析此笔交易对本年损益是否有影响。
(4)计算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尤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现金”的金额。
(5)计算2005年年末递延税款金额,并指出是借方还是贷方。
参考答案:
解析:(1)固定资产入账价值=500+2=502(万元)。
(2)
单位;万元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
计提折旧额 | 0 | 42.8 | 43.11 | 46 |
计提减值准备 | 52 | -8 | -28 | 0 |
应交所得税 | 215.16 | 30.36 | 23.76 | 27.72 |
所得税费用 | 33 | 33 | 33 | 33 |
(3)①计算补价所占比重=120/(120+340)× 100%=26.09%,此交易为货币性交易;
②作为货币性交易,应将此笔交易当作商品购销处理,出售设备将产生损益:
出售设备损益=设备出售价格(公允价值)-设备账面价值-相关税费 =340-(502-142-16)-0 =340-344=-4(万元)
(4)2003年现金流量表中与上述业务有关的“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所支付的理金”的金额为2万元。
(5)2005年年末递延税款借方余额为5.28万元。
①2003年固定资产净值为502万元,固定资产可收回金额450万元.计提减值准备52万元。由于计提减值准备发生的可抵减时间性影响额 =52×33%=17.16(万元)(记入“递延税款”借方)
②2004年年末计提减值准备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累计折旧42.8-固定资产减值准备52=407.2(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41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54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至41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8万元(410-407.2):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保留44万元(454-410).故应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万元(52-44),将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8万元与冲减营业外支出2.8万元之间的差额5.2万元,调增累计折旧。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差异影响额=8×33%=2.64(万元)(记入“递延税款”贷方)
2004年年末递延税款借方余额为14.52万元 (17.16-2.64)
③2005年计提折旧后固定资产净额=原值502 -累计折旧91.11(48+43.11)-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4=366.89(万元),因预计可收回金额为 390万元,在不考虑减值正常计提折旧的情况下,固定资产净值为406万元,固定资产价值可恢复至390万元,应冲减营业外支出23.11万元(390-366.89);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应保留16万元(406-390),故应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 28万元(44-16);将冲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28万元与冲减营业外支出23.11万元之间的差额 4.89万元,调增累计折旧。转回固定资产减值准备转回的可抵减时间性影响额 =28×33%=9.24(万元)(计入递延税款贷方) 2005年年末递延税款借方余额为5.28万元 (14.52-9.24)点评:本题以固定资产核算为主线.考核了接受捐赠、固定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和恢复、固定资产计提减值后,折旧的计提、减值的所得税处理、非货币性交易的判断等考点,难度较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