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闲斋老人《儒林外史序》中评价《儒林外史》:“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功名富贵而自以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第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者。”结合作品作具体分析。

答案

参考答案:①吴敬梓作为叙事者,不盲从上层意识形态,与世俗文化心理也保持着一定的距离。为了突出儒林人物的精神状态,作品以所谓“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作了入木三分的描写,同时又广泛涉及了与之相关的社会环境。作者的描写既有现实依据,又包含了深刻的历史思考,使《儒林外史》的思想内涵超越了一般的世情小说,而表现出一种全面总结历史文化的意识。②其中人物主要有:八股举业的虔诚信徒。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对八股举业宗教式的信仰。流毒及于幼童闺阁。如鲁编修、马二先生一类;借功名富贵发迹变泰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被科举挤压的人格乃至麻木逆来顺受。又通过他们的发迹揭示出猎取功名富贵后骄人傲人的心理根源。如周进、范进一类;从科举中堕落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在功名富贵的侵蚀下,人生有价值东西的毁灭,无价值东西的恶性膨胀。如匡超人一类;变态的落选者。展示这类儒林人物实为登不了科场而又不甘寂寞的假名士,揭露功名富贵诱发的精神虚伪。文行出处的真儒。他们具备以下条件:学识渊博而非八股举业知识;鄙弃功名富贵而志存高远;有以仁义治理天下的政治理想;能够自食其力。如王冕、杜少卿一类。③吴敬梓借助于他所熟悉的知识分子群体来反思民族知识分子性格,展示在科举文化背景下掌握知识却掌握不了自己命运的知识分子奴性心理。作者从病态的社会外层走入了知识分子的深层次心理,提出了知识分子群体如何摆脱八股举业与功名富贵的巨大磁场这一重大命题。

单项选择题
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