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阳学说是如何说明病理变化的
参考答案:
解析:“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匀平,命曰平人”,阴阳之间的协调平衡是人体健康的保证。若在某种原因作用下,破坏了阴阳协调状态,使阴阳平衡失调,即可引起疾病的发生,复杂的病理变化可以用阴阳失调来说明,具体体现在: (1)说明疾病的发生:疾病是由阴阳失调引起的。 (2)病因分阴阳:邪气有阴邪、阳邪之分。风雨寒署为阳,饮食居处、阴阳喜怒为阴。六淫邪气分阴阳,则风、热、暑邪属阳邪,寒、湿、燥邪属阴邪。 (3)概括说明病理变化:①阴阳偏胜,指阴或阳超过正常水平引起的异常变化,包括阳偏胜和阴偏胜两个方面。“阳胜则热,阳胜则阴病”。阳胜指阳邪致病,使阳绝对亢盛,故引起实热之象。而阴阳对立制约,阳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阴液。“阴胜则寒,阴胜则阳病”:阴胜指阴邪致病,是阴的绝对偏盛,故引起实寒之象。而阴阳对立制约,阴胜的病变,必然损伤人体的阳气。②阴阳偏衰,指阴或阳低于正常水平引起的异常变化,包括阳偏衰、阴偏衰和阴阳互损三个方面。“阳虚则寒”,阳虚是指人体阳气虚损,温煦功能减退,阳虚不能制约阴,阴相对偏盛,从而出现虚寒之象。“阴虚则热”,阴虚是指人的阴液不足,阴虚不能制阳,导致阳气相对偏盛,从而产生虚热之象。阴阳互损,是指阴虚或阳虚到一定程度时,影响到对方的化生,引起对方亦虚,最终形成阴阳两虚的病理变化,包括阴损及阳和阳损及阴两个方面。阳虚到一定程度,因阳虚不能化生阴液,从而出现阴虚的现象,称之为阳损及阴;阴虚到一定程度,因阴虚不能化生阳气,从而出现阳虚现象,称之为阴损及阳。③阴阳转化,指疾病的阴阳属性在一定条件下,可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即阴证转化为阳证,阳证转化为阴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