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其中一个军团在加尔干山附近打败了指挥有3万人队伍的克利克斯。克利克斯本人和他2/3的军队都阵亡了。斯巴达克则迅速地经过阿平宁山向阿尔卑斯山挺进,由那里前往克勒特人那儿去。
材料二:
他并不希望彻底地摧毁强大的罗马,于是便率领军队向阿尔卑斯山前进。他认为必须越过这座山,返回故乡;一些人回色雷斯,一些人回高卢。然而奴隶们由于自己人数多以及对自己的胜利引为骄傲,不再听从斯巴达克的话了,并在意大利活动,从事劫掠。……
材料三:
西里西亚人和斯巴达克进行了谈判,但他们却在拿到了礼品之后,欺骗了他而把船开走了。
这时,斯巴达克又离开了海岸返回去,把军队驻扎在勒吉半岛上。……他(指克拉苏)从这岸到彼岸,通过地峡修筑了一条长达300斯塔特,阔和深都是15吠的壕沟,并且在沟的上面修建了一面高而坚固的墙。最初,斯巴达克没注意到这些工程并且轻视它。当他感到粮食不足,而希望前进的时候,才看到自己已被墙围起来,并且不能再从地峡上获取任何东西了。(刘若翰译)
——录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上古部分)
回答问题:

斯巴达克起义的经过。

答案

参考答案:斯巴达克起义:斯巴达克领导的古代罗马规模最大的一次奴隶起义。公元前73年,色雷斯籍的角斗奴斯巴达克率领70名奴隶在加普亚举起义旗,队伍很快发展到7万人,一度壮大到12万人。起义军在意大利本土上转战南北,给了罗马奴隶主阶级以沉重的打击。
公元前71年,起义军遭到克拉苏率领的罗马军队的 * * ,斯巴达克也在战斗中壮烈牺牲。斯巴达克的余部继续战斗达十年之久。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所谓太阳能发电卫星是指搭载太阳电池壁板的卫星。它在轨道上保持与地球同步时,所产生的电力变换成微波束送回地面使用。日本科学家设想的太阳能发电卫星 SPS2000大致上由两个系统组成。一是在宇宙空间进行发电的卫星,二是在地面上接收从卫星发回来电波的受电设施。

发电卫星的形状每边为336米的正三角柱,柱长为303米。三角柱的两个侧面布满着非晶态硅太阳电池,发电功率为每平方米1.4千瓦。剩下的朝着地球的这一面中央,放置着边长为132米正方形的送电天线。

发电卫星的组成,除发电、集电以及送电部分外,还有起通信、控制作用的总线部分,形成卫星骨架的结构部分,用于组装和维护用的机器人等,总重量约240吨。

接收卫星发回来的微波能束,并将其变换为电力的地面设施称为受电设施。它由负责卫星跟踪和进行受电控制的控制部分,以及负责送电和储电的部分等组成。为了能把卫星发送回来的全部电力都接收下来,需要直径2公里的受电设施。受电设施分布在若干地方,当每次卫星对它一个地方的受电设施送电时,可以受电的时间为227秒,而受电的周期为116分钟左右,可平均连续地发出250千瓦的电力。

由于受电设施非常庞大,所以有人设想采用线网状反射式的受电设施,可以只把电波集中起来,而能从网眼中透过80%以上的阳光,从而不对环境造成影响。

从卫星上向地面受电设施送电的机构,接收从地面上往卫星发送的导向电波束,根据这一电波束,卫星便能计算出受电设施位于什么地方,然后相应地改变电气上的相位,使微波束朝着受电设施方向送电。所以受电设施以外的地方,不用担心高能电微波束的照射。就是在受电部分电力密度最高处的受电设施中心部分,电力密度也在每平方厘米1毫瓦以下(每平方米10瓦以下)。完全能够满足在2.45兆赫时国际安全标准的要求,对人体和环境都不会有影响。

根据文意,不属于“太阳能发电卫星”两大系统的一项是()。

A.柱长为303米、每边为336米、两个侧面布满着非晶态硅太阳电池的正三角柱。

B.卫星骨架、起通信、控制作用的总线以及用于组装和维护用的机器人。

C.朝着地球边长为132米正方形的送电天线。

D.分布在若干地方能透过80%以上的阳光的网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