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

背景

某公司项目部承建城区住宅小区供热管网配套工程B标段,建设地点为旧五号热源厂至白领公寓,工程量为钢管DNS00一DN600管道,直埋约13.3km,施工场地为慢行道和便道,造价为1204万元;由于要在冬季供暖,建设方要求8月13日开工,11月20日供暖。

(1)由于工期紧,施工单位编制的施工组织设计由项目经理批准后开始施工,材料进场,建工地临时设施。

(2)管道施工中正值雨季,施工方案中准备了防雨物资。

问题

(1)该项目部的项目经理签批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有效?准备工作中如何解决矛盾?

(2)施工时应如何做到对交通的影响最小?

(3)项目部对雨季施工方案是否完善,应补充哪些内容?

答案

参考答案:

(1)无效。施工组织设计应由项目部的上一级技术负责人和部门的审批手续才能生效。施工组织设计应当在施工前编制。

(2)首先占用慢行道和便道要获得交通管理和道路管理部门的批准,其次是严格控制临时占路范围和时间,确保车辆行人安全顺利通过施工区域;并统一设置各种交通标志、路障、隔离设施、夜间警示信号;对作业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并应与作业队签订《施工交通安全责任合同》。

(3)防雨措施不完善,应补充:1)随时掌握天气预报和施工主动权;2)准备好防雨设施和材料,3)制定重点工序——焊接和回填作业措施。4)雨天交通疏导措施。

点评:关于第2问的答案,应该将交通导行方案和导行安全保证措施同时答出来为好。教材的回答不严谨。

填空题

5种固体物质A、B、C、D、E由下表中不同的阴阳离子组成,它们均易溶于水。

阳离子Na+  Al3+   Fe3+  Cu2+、 Ba2+
阴离子OH Cl CO32 NO3 SO4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C溶液混合后产生蓝色沉淀,向该沉淀中加入足量稀HNO3,沉淀部分溶解,剩余白色固体;

②B溶液与E溶液混合后产生红褐色沉淀,同时产生大量气体;

③少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产生白色沉淀,过量C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④B溶液与D溶液混合后无现象;

⑤将38.4 g Cu片投入装有足量D溶液的试管中,Cu片不溶解,再滴加1.6 mol·L-1稀H2SO4,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

(1)据此推断A、C的化学式为:A             ;C             

(2)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D溶液中滴入石蕊试液,现象是                                          

原因是                                            (用离子方程式说明)。

(4)步骤⑤中若要将Cu片完全溶解,至少加入稀H2SO4的体积是               mL。

(5)现用500 mL 3 mol·L-1的E溶液充分吸收11.2 L CO2气体(标准状况 下),反应后溶液中各离子的物质量浓度由小到大的顺序为                                

(6)若用惰性电极电解A和B的混合溶液,溶质的物质的量均为0.1 mol,请在坐标系中画出通电后阳极产生气体的体积(标准状况下)V与通过电子的物质的量n的关系(不考虑气体溶于水)。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