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A货主委托B货代公司办理一个20英尺集装箱货物(500箱服装)的出口事宜。装货港为青岛港,卸货港为日本神户港。B货代公司到C船公司订舱完毕,货物顺利装箱、重箱入场、装船。船名:STAR轮;航次:009。C船公司签发B/L(号码×××)给B货代公司。由于D收货人的需要,A货主向C船公司申请对此票货物放弃提单,实行电放,C船公司要求A货主出具海运电放保函,请你以A货主的名义书写一份电放保函。

答案

参考答案:

解析:电放就是货主由于种种原因,如航期短,节省成本等,要求放弃正本提单,而是在船即将到港前以电子邮件,传真或电报方式将提单副本发给收货人,收货人在目的港可以凭借提单副本和电放保函提货。这种情况下,出提单的船公司或货代都会要求放弃正本提单的货主出具保函,证明正本提单是货主自己放弃的,如果出现问题由货主自己负责,这个保函就是电放保函。 电放保函没有统一的格式,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保函的开头和结尾 保函的开头部分填写收货人的名称(本题中,填写D收货人),保函的结尾部分填写出具保函人名称(本题中,填写A货主)。 (2) 有关货物的情况,包括船名、航次、提单号、装卸港、箱型、箱量、货物名称等内容。 此部分内容也是电放保函的核心内容。本题中,此部分填写船名(STAR轮)、航次(009)、提单号、装运港(青岛港)、卸货港(神户港)、箱型(20英尺)、箱量(1)、货物名称。 (3) 声明放弃全套正本提单,申请船公司无正本提单放货,由此承担无正本提单放货而产生的一切风险、责任和损失,并对船公司造成的损失承担责任。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现代文,完成小题。(14分)

当年明月:我看了15年古书

先是在网络上,《明朝那些事儿》作为历史小说,点击惊人;后来,这本非专业作家的著作正式出版了,成了畅销书。“当年明月”这个奇特的笔名,也被众人所知晓。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呢?

当年明月,研究明代史,恰巧又是说故事的好手。有剧情,有悬疑,有冷不防的幽默,用网络的话,真是“太有才了”。于是《明朝那些事儿》红了,4册书,卖了100万册。他少年得志,口才了得,之所以还没上百家讲坛,是因为他还是一张娃娃脸,怕是难以服众。

他的袖口被消毒水烧坏了,因为不小心。他的生活自理能力超烂。他上了一所普通大学,学习法律。据他自己说,他的法律学得并不好。   

他1979年出生在武汉一个普通干部家庭。5岁时收到的生日礼物是一摞厚厚的《上下五千年》,从此读上历史。大学一毕业,考取公务员,加入海关行列。从科员做起。现在,他的工作单位是长安街上的海关总署。

穿制服、打领带的机关环境一点儿没有让他不自在。“真是没有想到,他就是当年明月!2000年大家一起进海关,几年来他绝对默默无闻。平时习惯独来独往,书不离手,思维独特,说话总让人莫名其妙。没想到,有这般能耐!高人,果然高深莫测!厉害!领导真是看走眼咯。”一名海关职员说。

“我的生活很枯燥,不抽烟,不喝酒,不谈恋爱。”一切按部就班,缺乏戏剧性。“历史拿走了我对很多东西的兴趣。你要拉我去玩,我有时候会去,但我不投入。我是个什么样的活法?白天上班,晚上回去就看书,查资料。惟一的兴趣就是听听音乐,看看碟。”对古文的兴趣,始于11岁时的那本《古文观止》。“我还记得一本叫《诸葛亮传》的书,我在亲戚家看这本书,坐了一天,也没人管我,我就一直看一直看,到最后他们才发现我。”

从那时起,每天晚上两小时的历史阅读,雷打不动,“这么多年,可能就高考那两个月停过。”他看了很多人一辈子也不会看完的书。“二十四史,看过来了,好几千万字吧。”指的是中华书局那套绿皮书。

“这是一个懒人当道的世界。当年梁启超写《异哉所谓国体问题者》,我们今天看着觉得很难,但你知道当时那个文章叫什么?叫时体文,就是写给大街上的,没多少文化的人看的。我看了15年古书,我的感觉是什么?不容易!”

历史带给他的首先是知识上的享受。“那十几年,我一直没什么朋友,可是我觉得,我很强大,我经常扫视周围的人,我有一种优越感,觉得我懂得的东西,超越了很多同龄人。”

他一边读书一边写,记忆超群。“人只要不干那些乌七八糟的事,他会有很多时间的。你下班之后有什么事呢?吃完饭,洗把脸,开始写东西,很简单的,就看你愿不愿意过这样的日子。”

接着是经济上的巨大回报——版税。“我现在得到的东西,别人可能要三四十岁才能得到。我最想要的,还是每天晚上读书的那种纯粹。”

他甚至还是明史研究会的会员。他看重来自专业圈子的认可。他自认为跟明史研究大家王学典先生有一层师生之谊。

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待人接物有分寸。“人要有一点理想,但不能太多。理想太多,就会把自己太当回事。我的书之所以畅销,不是因为历史研究水平有多高,主要是我能够把研究放到读者能接受的水平上,跟讲故事的能力结合在一起。我就是知道怎么把故事讲好。调侃,幽默,讲故事,甚至悬疑,那都是手段。手段是次要的,真正重要的是我的哲学观,世界观,对人性的认识。”

人物周刊:一边做公务员,一边写历史,您喜欢现在的状态吗?

当年明月:我喜欢我以前的状态,就是一心看书,没有目的,很纯粹。我今天写书还有版税问题,肯定有功利性了。

我一直有这样一个想法,现在所谓的“当年明月”不是我。我感觉我经常看着他,看着这个聚光在媒体圈的人,这个所谓的畅销书作家,所谓的历史研究者。我在想,这个人什么时候会消失?我永远不会跟他合二为一,因为这个人不是我。我一直对这个很清醒,我知道我自个儿。

历史告诉我,无论脑袋多清醒,被人捧久了,就会变傻,就会认为你所得到的那些东西是你应该得到的。大家都夸你,于是乎,你就真的说,哎呀,我就是行。什么玩意儿?比你有水平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人物周刊:您喜欢交流吗?

当年明月:之前,我没有跟工作以外的人太多交流过。我虽然有很多有趣的想法,但是我不会跟人讲。但是富豪榜把你圈进去了,说你是作家,学术圈我也进去了,但是明显功力不够,因为那些都是老专家,还有吴晗先生的弟子。历史是属于多数人的,但是研究历史的人属于少数。我非常非常喜欢跟他们在一起,我能学到东西。《历史研究》我每期都看,我认为水平很高。

小题1:文中说“他其实很骄傲,骨子里的。同时,他又格外谦逊”,当年明月的“骄傲”和“谦逊”分别体现在什么地方?(4分)

骄傲:                                 谦逊:                                

小题2:当年明月的特点有很多,文章为什么要以“我看了15年古书”为标题?(4分) 

小题3:这篇文章前半部分叙议结合,后半部分采用访谈的形式,这样写对于表现人物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当年明月”成功的人生经历对我们阅读经典有怎样的启示?结合自己的阅读经 验,谈谈认识。(不超过50字)(2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