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32分)材料一:表一:1978年~2010年我国经济发展状况

表二:1989年~2007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状况

注:2010年以前,我国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大于居民收入的增长幅度 

材料二: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经济社会事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为了让人民群众在改革发展中享受到实惠,十七大报告指出,要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材料三:由于30多年前的真理问题大讨论,促进了人们的思想解放,从而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先后形成了邓 * * 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要思想和理论,即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在中国不断发展。

(1)以上两个表格反映了什么经济现象?(4分)两个表格之间存在着什么联系?(2分)面对城乡收入差距问题从经济常识角度说明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10分)

(2)“让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是政府对人民的庄严承诺。结合材料三,运用政治常识回答政府履行好这一承诺中应发挥怎样的作用(10分)

(3)上述材料体现认识论中的哪些道理?(6分)

答案

(1)、表一反映了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1分)和财政收入大幅增长(1分),我国经济发展迅速。  表二反映了1989年到2010年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大幅增长(1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财政收入的增长快于于居民收入的增长。(1分)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才使得我国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2分)

(2)①、履行好经济职能(1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提高农村居民收入。(1分)②、履行好社会公共服务职能(1分),加大农村社会公共服务的投入和建设力度,扩大就业,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1分)③、履行好政治职能(1分),发扬民主,健全法制,为维护农民的合法权益提供政策和法律上的保障。(1分)④、履行好文化职能(1分),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促进城乡教育公平。(1分)⑤、作为人民利益捍卫者的人民政府要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1分)让广大农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1分)

(3)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1分)正是由于改革开放的实践活动,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1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1分)由于真理问题的讨论,促使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新时期。(1分)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认识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发展(1分)因此马克思主义在中国需要不断发展。(1分)

单项选择题
不定项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