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如图所示,在光滑绝缘水平面上,不带电的绝缘小球P2静止在O点.带正电的小球P1以速度v0从A点进入AB区域.随后与P2发生正碰后反弹,反弹速度为

2
3
v0.从碰撞时刻起在AB区域内加上一个水平向右,电场强度为E0的匀强电场,并且区域外始终不存在电场.P1的质量为m1,带电量为q,P2的质量为m2=5m1,A、O间距为L0,O、B间距为L=
4L0
3
,已知
qE0
m1
=
4v02
3L0

(1)求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及所需时间.

(2)判断两球能否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答案

(1)碰撞后P1以速度v1=

2
3
v0向左做匀减速直线运动,设最大距离为s,由运动学公式有

v12=2as

v1=at②

由牛顿第二定律有

qE0=m1a③

qE0
m1
=
4v02
3L0

联立解得

s=

1
6
L0

所需时间t=

L0
2v0

(2)设碰后P2速度为v2,以v0方向为正方向,由动量守恒:

m1v0=m1(-

2
3
v0)+m2v2

设P1、P2碰撞后又经△t时间在OB区间内能再次发生碰撞,

P1位移为s1,P2位移为s2,由运动学公式,有

s1=-

2
3
v0△t+
1
2
a△t2

s2=v2△t⑨

s1=s2

联立解得

s2=

L0
2
<L=
4L0
3
两球能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答:(1)碰撞后小球P1向左运动的最大距离为

L0
6
.所需时间为
L0
2v0

(2)两球能在OB区间内再次发生碰撞.

填空题

(9分)某课外活动小组在学习了铜与氧气反应(2Cu+O2=2CuO)这一性质后,想做一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实验,并在最后将铜丝进行回收。

(1)课外活动小组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做了如下实验:在由两个注射器组成的密闭系统内有50 mL空气,如图。然后给装有铜丝的玻璃管加热。同时交替推动两个注射器的活塞,至玻璃管内的铜丝变黑且较长时间内无进一步变化时停止。停止加热后,待冷却至室温将气体全部推至一个注射器内。

请根据你对上述实验的理解,回答下列问题:

①实验结束后,注射器内空气的体积减少了约      mL,这是因为                     

②在实验的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的目的是             

③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不够精确的

可能原因是                       

(2)课外活动小组发现红热的铜丝变黑后,为了回收再利用铜丝,在研究如何除去黑色

物质的讨论中,制定了下列方案。

请根据以上方案回答:

① 乙方案的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两种方案相比较,甲方案的不足之处是                            

②若采用甲、乙两种方案处理此变成黑色的铜丝,并且充分反应,则回收的铜丝a的质

              (填“<”、“>”、“=”)铜丝b的质量。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