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04.DOC,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孔龙灭绝新传说
据报道,科学家普遍认为,曾有一颗体积巨大的天体坠落在地球上,导致孔龙和其他许多动物灭绝。不过,最新研究表明,孔龙灭绝是遭受天上地下双重打击所致。
孔龙时代结束于6500万年前的K-T时期或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此次灭绝事件共造成地球上近一半的生物死亡,孔龙彻底灭绝,鸟类在这次劫难中幸免于难。最常见的解释是孔龙灭绝是因小行星或彗星撞击地球所致,撞击还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岛上留下一个称为“奇克苏卢布”(Chicxulub) 的巨大陨石坑。
另一种有关孔龙灭绝的主要理论是,距今6300万年至6700万年前的一系列大规模火山喷发让这个物种从地球上消失。印度的“德干岩群”(Deccan trap)就是此次火山喷发留下的遗迹,最初其覆盖范围可能达到58万平方英里(150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得克萨斯州面积的两倍。
【文档结束】
完成下列操作并以WD04A.DOC为名存储文档。
(1)将文中所有“孔龙”替换为“恐龙”;将标题段(恐龙灭绝新传说)设置为三号、黑体、红色、倾斜、居中,字符加阴影效果并添蓝色底纹。
(2)将正文各段文字(据报道……面积的两倍。)设置为五号、楷体_GB2312;各段落左右各缩进1厘米,首行缩进0.8厘米,1.5倍行距,段前间距16磅。
(3)将正文第3段(另一种有关……面积的两倍。)分为等宽的两栏,宽度7厘米。
2.在指定文件夹下打开Word文档WT04A.DOC文件,其内容如下:
【文档开始】

部门 姓名 性别 年龄
研发部 张晓军 22
市场部 刘国强 27
销售部 邓成琳 25
财务室 周太平 24
平均年龄
【文档结束】
完成下列操作并以WD04B.DOC为名保存文档。
将表格第1行的标题文字设置成三号、仿宋体GB2312、加粗、居中;计算表格中的平均年龄填入第4列第6行中;将表格中的文字设置成小四号、宋体、水平和垂直居中(第一行除外),数字设置成小四号、Times New Roman体、加粗、垂直居中、右对齐。

答案

参考答案:1.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WT04.DOC文档。
②执行“编辑”→“替换”命令,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在“查找内容”文本框中输入“孔龙”,在“替换为”文本框中输入“恐龙”两字,单击“全部替换”按钮。
③选择标题文字,单击“格式”工具栏中的

(居中)按钮;执行“格式”→“字体”命令,弹出“字体”对话框。在“字体”选项卡的“中文字体”下拉框中选择“黑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在“字形”选项卡中选择“倾斜”;在“所有文字”区域的“字体颜色”下拉框中选择“红色”,在“效果”区域中,勾选“阴影”复选框,单击“确定”按钮。执行“格式”→“边框和底纹”命令,弹出“边框和底纹”对话框。在“底纹”选项卡的“填充”区域中选择“蓝色”,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正文各段文字,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楷体_G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五号”。执行“格式”→“段落”命令,弹出“段落”对话框。在“缩进和间距”选项卡的“缩进”区域中,“左”、“右”均输入“1厘米”;在“特殊格式”下拉框中选择“首行缩进”,“度量值”输入“0.8厘米”;在“间距”区域中,“段前”输入“16磅”;在“行距”下拉框中选择“1.5倍行距”,单击“确定”按钮。
⑤选择正文第3段,执行“格式”→“分栏”命令,弹出“分栏”对话框。在“预设”区域选择“两栏”;在“宽度和间距”区域中,“宽度”设为“7厘米”,单击“确定”按钮。
⑥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A.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2.①在考生文件夹下打开文档WT04A.DOC。
②选择表格第1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仿宋体_CB2312”,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三号”,单击

(加粗)和

(居中)按钮。
③将插入符置于第4列第6行,执行“表格”→“公式”命令,弹出“公式”对话框。在“公式”文本框中输入“=AVERAGE(’D2:D5’)”,单击“确定”按钮。
④选择表格第2~第5行,在“格式”工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宋体”,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

(中部居中)按钮。选择表格中的全部数字,在“格式”上具栏中的“字体”下拉框中选择“Times New Roman”,在“字号”下拉框中选择“小四”,单击

(加粗)按钮。在“表格和边框”工具栏中,单击

(中部右对齐)按钮。
⑤设置完成后,执行“文件”→“另有为”命令,弹出“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命名为“WD04B.DOC”,输入保存的地址,单击“保存”按钮。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春》选段,回答问题

  ①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②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③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④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⑤“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儿,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跟清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嘹亮地响着。

1.有人说第②段画线句朗读时声音要一句比一句低一点。你觉得这样处理好吗?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诗中所描写的景象和上文哪一段有相似之处?相似点是什么?

                                                   江畔独步寻花

                                                          杜甫

                                      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将第⑤段中画线句改为“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混合着”,你觉得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