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2005年以来,中国在国内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国际提出建设和谐世界。
材料2:时刻把人民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尤其要关心那些生产和生活遇到困难的群众,深入到贫困地区、困难企业中去,深入到下岗职工、农村贫困人口、城市贫困居民等困难群众中去,千方百计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要通过扎实有效的工作,实实在在地为群众谋利益,带领群众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
——摘自胡 * * 《坚持发扬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努力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的讲话
材料3:一个舰队决定它速度快慢的不是那个航行最快的船只,而是那个最慢的船只。温 * * 说,“如果我们改善了困难群体的生活状况,也就改善了整个社会的生活状况。”
——摘自国务院 * * 温 * * 在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结合以上材料,请回答:
材料1中中国提出这些主张的哲学依据是什么从这一依据出发,在解决矛盾(不和谐)问题的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是什么
参考答案: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体现着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同发展,但和谐并不意味着矛盾的绝对同一。和谐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只有在矛盾双方处于平衡、协调、合作的情况下,事物才展现出和谐状态。社会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都是在不断解决矛盾的过程中实现的。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和谐的本质就在于协调事物内部各种因素的相互关系,促成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在发展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历史过程和社会结果。强调和谐是矛盾的一种特殊表现形式,在方法论上的根本要求不是强调一方克服另一方而使自身获得发展这一解决矛盾的方法,而是强调用缓和矛盾、化解矛盾甚至搁置矛盾的方法解决问题,努力寻找各方利益的共同点,求同存异,兼顾各方利益,以达到互利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