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以下是关于我国现代化战略的一组材料:
材料1
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战略目标是;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战略步骤:1980年到1990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第二步,到2000年,使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
材料2
江 * * 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这是社会主义制度的伟大胜利,是中 * * 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根据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材料3
江 * * 指出,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要高度重视和关心欠发达地区以及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特别要使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得到保障,并积极帮助他们解决就业问题和改善生活条件,使他们切实感受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温暖。
材料4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1990年到2001年,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实际增长62%,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一倍多。到上个世纪末,我国人民生活总体达到小康水平,居民消费基本改变了多年来以吃、住为主的格局。
请回答:
(1) 依据材料1,分析我国发展战略的特点。
(2) 说明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到二○一○年、建党一百年和新中国成立一百年的发展目标”。
(3) 我国人民生活“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为什么我们还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4) 为什么说“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答案

参考答案:(1) 我国现代化实行“三步走”战略,是一个从温饱到小康,再到中等发达水平的过程。这一发展战略具有以下特征:一是这个战略既有雄心壮志,又坚持实事求是;二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出发点和归宿;三是注重了社会全面协调发展;四是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 十五大报告指出,“第一个十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使人民的小康生活更加宽裕,形成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再经过十年的努力,到建党一百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项制度更加完善;到21世纪中叶建国一百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建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
(3) 我国进入小康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根据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作出的科学判断和决策。尽管人民生活上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仍然是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我们要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
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全面发展的目标,是与加快推进现代化相统一的目标,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更加全面、深刻、系统和科学,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符合人民愿望,意义十分重大。
(4) 一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是经济建设和改革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我们党忠实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体现;二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决定,发展经济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和质量;三是,这是客观经济规律决定的,经济发展只有把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作为根本出发点,才能获得持久的增长动力和良好的效益。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