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大报告用“内外联动、互利共赢,安全高效”这12个关键字定位于的开放型经济体系,着眼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体现出我国对外开放的新特点和新趋势。
材料一 有人认为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曾经出现过几次重大的国际战略机遇期。如果说(近代以来)我们确曾有过“机遇期”的话,……19世纪6O、70年代的“同光中兴”(同治到光绪年间)大概可算一次。……1949年,中国开启了新的篇章,中国本应赢得一个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但是至“ * * ”期间,国家经济机制崩溃时,对外仍采取所谓“两个拳头打人的政策”,使自己陷入几乎是鸦片战争以来最孤立的国际环境之中。
一一中 * * 党校国际战略研究所马晓军《走出寻梦的历史阴影》
请回答:
(1)材料一所提“19世纪60、70年代的同光中兴”的机遇期指什么?(2分)中国丧失这个机遇期的国内因素有哪些? (4分)
(2)新中国成立后,出现20余年“崭新的历史机遇期”。中国未能赢得这次机遇期的国际、国内因素有哪些?(5分)
(1)机遇期:两方工业革命扩展,地主阶级洋务派实施富国强兵的洋务运动。(2分)丧失因素:地主阶级顽同派和外国资本的破坏、阻挠;洋务运动未触及封建制度,最终宣告破产。(4分)
(2)因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封锁,与西方资本主义世界长期隔绝。(1分)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的影响;(1分)中共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经验,对国情认识出现偏差;(1分)指导思想上犯了“左”倾错误(阶级斗争扩大化)。(2分)
(1)首先要根据时间判断出同光中兴具体指洋务运动,根据对洋务运动的理解和认识来回答中国丧失机遇的原因;(2)首先从世界范围内的大背景来分析错失机遇的原因,再从党和政府在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上的连续左倾错误的状况来分析国内的诸多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