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珠江流域图和北海市某地“养殖一沼气一种植十农副产品加工”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图,回答下列问题。(l0分)

(1)简述红水河流域开发的优势自然条件(4分)

(2)红水河流域的梯级开发是我国西电东送工程的一部分。试分析西电东送工程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影响。(3分)

(3)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说明该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的积极意义。(3分)

答案

(1)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丰富;支流多,水量丰富(水能充足);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4分)

(2)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改善大气质量(3分)

(3)实现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染(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3分)

题目分析:

(1)读图可知,红水河流域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资源丰富,降水量大。流域内地形起伏大,河流水能丰富。红水河支流多,水量丰富,水能充足。根据图例可知,该区有色金属矿产资源丰富。区域内有利于进行水能,矿产资源的综合开发。

(2)西电东送,可以为珠江三角洲地区提供清洁廉价的水电,缓解能源供应紧张状况。促进经济优势进一步发挥,输电对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大气污染少,有利于改善大气质量。

(3)该地生态农业循环发展模式,实现了废弃物的再循环应用,有利于减少污染,提高资源的利用率。有利于保持土壤肥力,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使各种资源得到充分利用,提高了经济效益。延长了产业链,增加了就业机会,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问答题

【案例四】 背景 某新建排涝泵站装机容量为8×250kW,采用堤后式布置于某干河堤防背水侧,主要工程内容有:①泵室(电机层以下);②穿堤出水涵洞(含出口防洪闸);③进水前池;④泵房(电机层以上);⑤压力水箱(布置在堤脚外);⑥引水渠;⑦机组设备安装等。施工期为当年9月~次年12月共16个月,汛期为6月~8月,主体工程安排在一个非汛期内完成。 施工过程中发生如下事件: 事件1:泵室段地面高程19.6m,建基面高程15.6m。勘探揭示19.6~16.0m为中粉质壤土;16.0~13.5m为轻粉质壤土;13.5~7.0m为粉细砂,富含地下水;7.0m以下为重粉质壤土(未钻穿)。粉细砂层地下水具承压性,施工期水位为20.5m,渗透系数为3.5m/d。施工时采取了人工降水措施。 事件2:泵室基坑开挖完成后,泵室天然地基由项目法人组织有关单位进行了联合验收,并共同核定了质量等级。 事件3:在某批(1个验收批)钢筋进场后,施工、监理单位共同检查了其出厂质量证明书和外观质量,并测量了钢筋的直径,合格后随机抽取了一根钢筋在其端部先截去了300mm后再截取了一个抗拉试件和一个冷弯试件进行检验。 事件4:该排涝泵站为一个单位工程,共分10个分部工程,所有分部工程质量均合格,其中6个分部工程质量优良(含2个主要分部工程),施工中未发生过较大质量事故,外观质量得分率为81.6%,单位工程施工质量与检验资料齐全,施工期及试运行期的单位工程观测资料分析结果符合相关规定和要求。 问题:

请指出事件3中的不妥之处并改正。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