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诗歌鉴赏。

西江月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1.词的上、下片各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路转溪头忽见”透露出一种怎样的心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明月别枝惊鹊”为精妙的写景名句,请体会其妙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上片写晴,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下片笔锋一转,进入写雨。但写的不是雨中,而是雨前。这首词充分反映了作者对丰收所怀有的喜悦之情以及他对农村生活的热爱。

2.因为作者平时经常往来于黄沙道中,明叨知道树林旁边有一茅草小店,但此时因为是在夜里,再加上心慌,却忽然不见了。可是,过了小溪上的石桥,再据个弯儿,那座旧时相识的茅店便突然出现在眼前,这该叫人多么高兴阿!喜悦的心情。

3.“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人们甚至忽略了这两句的平仄和对仗的工稳了。“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的联系和因果关系的。(意对即可)

口语交际,情景问答题
问答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