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22分)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 01 2年11月1 7日,国务院正式批复了《中原经济区规划》,成为我国继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成渝经济区之后的第五大经济区。经济区范围包括河南、山东、安徽、河北、山西等地市,总面积约2 8 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5亿。

材料二:我国中原经济区度其周边地区略图。

材料三:河南省产业结构表

(1)甲、乙工业区是世界500强企业在中国大陆入驻最多的区域,说明其吸引这些企业入驻的共同优势条件。(8分)

(2)推进“城乡一体化”是今后中原地区发展的重要目标,试综合分析工业发展对中原地区域镇化带来的积极影响。(6分)

(3)根据材料三归纳与全国相比河南省产业结构特点,并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出合理 化建议。(8分)

答案

(1)(8分)(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任答4点给8分)

(2)(6分)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提供大量就业机会,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任答3点给6分)

(3)(8分)特点: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2分)

措施: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任3点,6分)

题目分析:

(1)读图可以判断,甲地是京津唐地区,乙地是沪宁杭地区。两地具有地理位置优越,经济发达,市场广阔,基础设施完善。信息通达度好,科技水平高,交通运输便利等优势条件,吸引企业入驻。

(2)随着工业的发展,城市人口数量增多,城市人口比重上升。城市用地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工业的发展提供大量就业机会,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劳动力向二、三产业就地转移。“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可以减少城乡差异,促进地区均衡发展。

(3)根据表格数据分析,河南第一产业比重远远高于全国水平,第二产业明显偏重,第三产业比例偏少。

第一产业比重高,因此可以把中原经济区建成国家重要的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基地。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的提升第三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合理规划产业布局,充分发挥本地区资源优势,做大做强优势产业,实现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加强生态建设,注重发展循环经济,探索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统一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单项选择题
问答题 案例分析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