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2011年被称为湿地之年,既是《湿地公约》成立40周年,也是《中国湿地保护行动计划》颁布实施10周年。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中国主要湿地分布图

材料二鄱阳湖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生态湿地,也是我国十大生态功能保护区之一。2009年12月12日,国务院正式批复《鄱阳湖生态经济区规划》,标志着建设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2011年12月22日,鄱阳湖自然保护区获得“中国最美湿地”奖。材料三鄱阳湖生态经济区位置示意图(图21) 

(1)关于“3S”技术在湿地生态环境保护监测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①利用RS动态检测湖泊面积,及时把握其动态变化

②利用GPS确定已消失和现存的湖泊位置,提供参考数据

③利用GIS模拟演示湖泊消失过程,分析成因

④利用“3S”技术提高人们环保意识,减轻环境压力 [ ]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根据材料一分析我国西北地区湿地少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二分析鄱阳湖湿地对湖区周边城市生态环境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材料信息和所学知识,分析鄱阳湖生态经济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某中学地理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拟定了课题“鄱阳湖湿地生物多样性研究”,请你确定资料收集的内容和途径。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高大山地对水汽的阻隔,降水少,形成了干旱半干旱区。

(3)美化环境,提高城市环境质量;调节气候,缓解城市热岛效应;降解有毒物质,净化水质保证城市用水安全;增加地表水下渗,增大地下水资源总量。

(4)该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水热条件好;以平原地形为主,地势低平,土壤肥沃;河湖众多,水资源充足;京九、浙赣铁路干线和便利的水运条件;农业基础好,历史悠久,素有“鱼米之乡”之称;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5)内容:植物(或水生生物)、鸟类等的类型、数量;鸟类及其数量的季节变化(或年际变化)途径:观察、文献查阅、调查访谈等。

单项选择题 A3/A4型题
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