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选择题

“低碳”的生活方式已成为“地球人”的共识。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生活方式的是

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

B.使用环保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

C.为了节省时间,每天让父母开车接送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

答案

答案:C

分析:“低碳生活”,就是指生活作息时所耗用的能量要尽力减少,从而减低碳,特别是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从而减少对大气的污染,减缓生态恶化,主要是从节电、节气和回收三个环节来改变生活细节.

解:A、节约每一滴水,少用一度电,少用一张纸,都节约了在之自来水、发电、制纸所消耗的能源,从而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同时少用一张纸,少伐一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B、使用环保购物袋(多次使用的购物袋),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少用纸巾,不但节约制造中的能量消耗.同时从原料上,少伐棵树,有利于对二氧化碳的吸收.故符合“低碳”生活.

C、车接送虽然节省时间,当消耗大量化石燃料,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故不符合“低碳”生活.

D、植树造林,保护森林,退耕还林,吸收少二氧化碳,符合“低碳”生活.

故选:C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的是学生对“低碳生活”理念的认识和理解,结合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去分析是否符合“低碳生活”新理念.

问答题
综合题

(60分)中部地区在我国历史和现代社会中都占有重要地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

材料一 洪武时期湖北地区移民的迁入迁出分布示意图

江西师范大学方志远教授认为,“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首先“填”的都是平原及丘陵区,而“湖广填四川”几乎是与“江西填湖广”同时发生的。

……江西在元末属于陈友谅的势力范围,即使在朱元璋统一全国以后,其残余势力仍然对明 * * 构成威胁。因此,江西地区长期遭受着明朝统治者的“重赋”待遇。

材料二 ……过去5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我们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我们已经有22个朝代在这里建都。随着我们国家最近中部崛起战略的实施,我们又看到了中国部地区加快复兴的前景……回往过去30年……我们非常清晰地看到所有的资源都在流明。……打开国门之后,资本、技术、投资、贸易机会、人才各种要素向哪里转移?中国的沿海区域,首先是珠三角、然后是环渤海。我们今天中国沿海城市看到了和世界一流城市差不多的场景。过去五年一个非常清晰的现象是若干资源要素开始向中国内陆转移。画一路线图的话中国沿海地区,中国内陆地区……

——郑州市副市长薛云伟《商业文明与城市变迁》(2009年12月6日)

材料三 多年来,中部成为国家宏观战略政策支持的边缘化地区,中部地区经济在“东部大开放”、“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背景下面临日益困难的窘境。2001年,全国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首次出现东快、西次、中部居后的局面,中部塌陷已成为无法回避的现实。针对中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的状况,2006年4月,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的若干意见》,提出要把中部建成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及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2009年9月23日,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通过《促进中部地区崛起规划》,争取到2015年,中部地区实现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升,和谐社会建设取得新进展的目标。

(1)根据材料一概括洪武时期中部地区人口流动的原因。(4分)

(2)用先秦时期的史实说明“过去5 000年大概有3000年出头甚至更多”,“中国最精彩的故事在河南发生”。材料二反映了我国怎样的对外开放格局?(9分)

(3)1975年邓 * * 主持中央日常工作时,针对河南等省份的交通运输问题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河南在中部崛起时可资利用的条件。(7分)

(4)从地理学科角度分析洪武时期“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的积极意义。(8分)

(5)九江是我国近代“四大米市”和“三大茶市”之一,分析其成为米市和茶市的自然条件。(12分)

(6)请结合材料三,从经济常识角度谈谈你对国务院采取措施促进中部崛起的认识。(12分)

(7)中部崛起,政策支持不可或缺,但发展关键还得靠自己。试说明这一观点的哲学依据。(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