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博斯腾湖是新疆面积最大的湖泊,也是中国最大的内陆淡水吞吐湖,有“瀚海明珠”之称。图为博斯腾湖不同时期各湿地类型与耕地变化对比情况,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说出l975年以来博斯腾湖地区湿地变化的特点,分析产生这种变化主要的人为

原因。   

(2)分析该区域湿地等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说明其可能带来的危害。

(3)说明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指出该地当务之急的治理保护措施。

答案

(1)1975年以来,湿地面积呈缩小趋势。(1分)

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主要是大量的湿地被开垦为耕地。(1分)   

(2)湿地的退化、消亡,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通过湿地开发新增耕地,一方面侵占了部分湿地资源,另一方面加大了当地的用水需求,改变了水资源空间分布特征.使得入湖水量和湖泊面积缩减,沼泽湿地与河流湿地严重萎缩和退化,湿地资源遭到严重破坏,易导致盐碱质荒漠化。(4分)

(3)湿地的生态环境效益显著,是处于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自然过渡体,是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的重要场所,具有调节气候、净化环境、维持生物多样性、缓解旱涝等诸多功能,被誉为“自然之肾”。当前该地区湿地面临最大的威胁是“开湿造地”,当务之急是停止耕地开发,有条件的区域开展退田还“湿”,控制区域的水资源耗费,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重视对湿地的保护。(6分)

综合题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明定国是上谕,表示变法决心。上谕说:“数年以来,中外臣工讲求时务,多主变法自强。……惟是风气尚未大开,论说莫衷一是,或托于老成忧国,以为旧章必应墨守,新法必当摈除,众喙哓哓,空言无补。……嗣后中外大小诸臣,自王公以及士庶,各宜努力向上,发愤为雄,以圣贤义理之学,植其根本,又须博采西学之切于时务者,实力讲求,以救空疏迂谬之弊。”                                                                                                                                          

——梁启超:《戊戌 * * 记》

材料二  1856年,亚历山大二世向莫斯科贵族发表演说,他说:“到处在谣传,我要给农民自由,这是不公正的,……但是,遗憾的是,农民和他们的地主之间存在着敌对情绪,并因此发生了许多不服地主管束的事情。……因而,从上面解决要比从下面解决好得多。”                

——摘自孙成木《俄国通史简编》

(1)根据材料一,光绪帝关于变法有哪些看法?(6分)

(2)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两则材料所反映的两个国家解决社会危机的角度(或者侧重点)有何不同?其各自结果如何?(10分)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