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综合

读下列资料和洞庭湖水系变迁图,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洞庭湖水系变迁图

材料二:清代初年,洞庭湖面积约6000平方千米,是我国第一大淡水湖。然而洞庭湖水域的泥沙淤积非常严重,到20世纪末,面积仅剩下2625平方千米。

“洪水一大片,枯水几条线”,大片湿地的消亡使洞庭湖的洪涝灾害日趋严重。近50年来,洞庭湖经历了35次水灾,尤其是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洪水接二连三地肆虐洞庭湖两岸。1996年7月的洪水,直接损失近500亿元。近几十年来,洞庭湖有效蓄洪能力急剧下降。1954年能蓄水314亿立方米,1983年能蓄水187.4亿立方米,1998年只能蓄水170亿立方米。

(1)根据材料说明洞庭湖发生了什么变化?产生了哪些生态问题?

变化:

生态问题:

(2)引起该现象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有哪些?

自然原因:

人为原因:

(3)要改变这种状况,当前应采取哪些主要措施?

主要措施:

答案

(1)变化:水域面积大幅度减少        洞庭湖调蓄功能降低

生态问题:洪涝灾害严重                              (3分)

(2)自然原因:长江洪水倒灌、泥沙淤积                   (2分)

人为原因:①长江上游植被遭到破坏,水土流失,       (1分)

使入湖泥沙增多,湖底抬高;             (1分)

②人类大规模围湖造田,使湖底缩小,蓄洪能力大大降低。(1分)

(3)长江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退耕还林、平垸行洪、疏浚河道等  (2分)

本题考查我国的湿地开发与治理问题。(1)通过图示和材料二反映洞庭湖的面积不断减少,故湿地的生态功能大大减弱。引发的生态问题主要从湿地的环境功能分析:破坏生物多样性、调节河流径流量的能力下降等。(2)洞庭湖面积缩小的主要自然原因从泥沙淤积分析,人为原因从围湖造田和河流上游的植被破坏分析。(3)措施针对原因,从加强上游的植被保护、退田还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加强对下游河道的整治等方面分析。

单项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 A1/A2型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