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论述题

(26分)

福州城内南后街两旁从北到南依次排列的十条坊巷被称为“三坊七巷”。在上世纪末,全国旧城改造热中,三坊七巷因破损严重被列为福州市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近年来,福州市委、市政府认识到福州是一座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三坊七巷是这座千年古城历史和文化的精髓所在。许多当地居民迫切希望政府把三坊七巷作为福州民风民俗的代表,进行修复,保留住三坊七巷这个福州明清古建筑最集中的留存地。福州市政府及时调整思路,决定终止三坊七巷的房地产开发改造项目,由开发、改造转为整体保护、修复。

福州市在对三坊七巷的保护和修复中,贯彻实施国家文物保护法和相关法规,及时组织编制了《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三坊七巷文物保护管理细则》等一系列地方性规范文件,加大保护与整治力度。在征集居民拆迁意见、听取专家修复建议的基础上,福州市政府于2006年出资18亿元,迈出三坊七巷保护与拆迁工程的步伐。随着,政府投入逐年加大,带动了三坊七巷周边的商业、服务业等蓬勃发展,吸引了不少客商到福州投资兴业。福州市政府还将保护修复工程支出主要投向民生,使三坊七巷的改造不仅成为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保护工程,更是改善市民的居住条件、生活条件的安居工程、民心工程。

福州市保护和修复三坊七巷中,大力修复的不仅仅是古老的建筑,更是对于历史文化传承的修复,弘扬福州传统特色民俗文化,在文物古迹上作文章:举办“老城保护与整治”三坊七巷国际学术研讨会,通过《三坊七巷宣言》;推出以三坊七巷为主的多条城市旅游线路;福州市有关部门联合在大中小学师生中开展“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举办三坊七巷民俗文化节;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苑在三坊七巷揭牌;2009年6月三坊七巷以高票获选“中国十大历史文化名街区”,等等。如今,修缮如“旧”的三坊七巷古街区吸引大批海内外游客慕名参观,为日后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提供了充足的资金保证。可以说,福州市三坊七巷的保护修复工程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历史工程。

(1)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过程中,福州市政府是如何做到对人民负责的?(9分)

(2)运用经济生活的有关知识,说明国家财政在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中所起的作用。(9分)

(3)请你谈谈福州市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的文化意义。(8分)

答案

(1)①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工作态度。福州市政府关注民生,体察民情,尊重民意,顺乎民心,决定停止三坊七巷的房地产改造项目,转而进行整体保护修复。(3分)

②树立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福州市政府认真制定切实可行的规范性文件,将更多修复工程支出投向改善民生,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宣传活动,把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作落到实处。(4分)

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福州市政府广泛收集居民意见和采纳专家建议,竭力做好三坊七巷保护修复工程。(3分)

(2)①福州市政府财政投入资金进行三坊七巷保护和修复,充分发挥了国家财政宏观调控的功能,有利于促进国民经济平稳运行。

②国家财政具有促进资源合理配置的作用。政府投资三坊七巷保护和修复,可以促进商业、旅游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有利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③国家财政是促进社会公平、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质保障。政府的保护修复工程支出更多投向民生,改善人民居住条件和生活条件,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每点4分,共12分。若从其他角度回答,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①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且深远持久的。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有利于传承福州的历史文化,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②优秀的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中小学生积极参加“文中、画中、歌中、影中”三坊七巷活动,有利于感受和弘扬福州优秀传统文化,激发学生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热情,树立报效家乡服务海西的决心。(每点4分,共8分。如果能从提升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软实力、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做传播中华文化的使者、文化在继承中发展、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社会文明风尚等角度,阐述文化意义,也可得分。)

选择题
单项选择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