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问答题

案情:朱某与王某因琐事发生口角,遂叫来朋友李某一同教训王某。之后朱某和李某各自随手捡起一根木棍,朱某操起木棍就打向王某的头部,但只打了一下王某就摔倒在地,结果由于头部与地面猛烈撞击当场出现脑部出血的状况。朱某和李某急忙打120寻求帮助,之后王某被送往附近医院。在医院住院治疗10日之后王某死亡。经鉴定:王某由于脑部水肿,导致血氧浓度急剧下降而死亡。而根据王某住进医院时的诊治记录,当时王某的脑部只是轻微出血,尚未水肿迹象,若能恰当救治根本不会出现死亡的后果。朱某、李某被公安机关抓获,后一审人民法院经过审理,认定朱某和李某构成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的共同犯罪,并分别判处朱某死刑,立即执行,李某有期徒刑10年。
请根据上述案情回答以下问题:
1.一审法院对朱某和李某的定罪量刑是否正确为什么

答案

参考答案:李某的想法是错误的。

解析:[考点] 上诉不加刑
依照我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在只有被告人不服一审判决提起上诉而启动二审程序的情况下,二审法院不得对被告人判处较之原判更重的刑罚,这被简称为“上诉不加刑”原则。公诉案件中检察机关同时提起抗诉或者自诉案件中自诉人提起上诉时则不受此限制。

选择题
阅读理解与欣赏

古镜 (宋)沈括

【甲】古人铸鉴①,鉴大则平,鉴小则凸。凡鉴凹则照人面大,凸则照人面小。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此工之巧智,后人不能造。

【乙】世有透光鉴,鉴背有铭文,凡二十字,字极古,莫能读。以鉴承日光,则背文及二十字皆透在屋壁上,了了分明。人有原②其理,以谓铸时薄处先冷,唯背文上差厚③,后冷而铜缩多;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予观之,诚如是。然予家有三鉴,又见他家所藏,皆是一样,文画铭字无纤异者,形制甚古,唯此一样光透,其他鉴虽至薄者,皆莫能透。意古人别自有术 。

【注】①鉴:镜子。②原:推究。③差:略微。

小题1:给【甲文】中划线句子划分节奏。 (三处)(3分)

小鉴不能全视人面故令微凸收人面令小则鉴虽小而能全纳人面。

小题2:下列加线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收人面初下,群臣进谏。

B.了了分明勾画了了

C.又他家所藏才美不外

D.文画铭字无纤者渔人甚之小题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6分)

(1)文虽在背,而鉴面隐然有迹,所以于光中现。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古人制镜,能收到“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效果(用文中原句);制造的透光镜,能透射背面的文字。由此可见古代铸镜技艺很___________(用一个词语概括)。(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