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材料分析题

材料一:《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未来10年教育发展的战略目标: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基本形成学习型社会,加快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从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为中 * * 伟大复兴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材料二:《清远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到2015年,全市普及学前到高中阶段的15年教育,各县(市、区)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90%;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数量和质量、自主创新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明显提升,毛入学率达到36%;建立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全面适应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要求;教育经费来源稳定,总量显著扩大,绩效显著提高。到2020年,基本建成教育强市和人力资源强市。

(1)清远市某中学九年级(1)班全体同学就“教育改革和发展”举行一次主题活动,请你设计两项能激发同学们兴趣的活动形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所学知识,请你分析材料一中加快“两个迈进”的原因。(提示:可从我国教育现状、教育和人才的重要性方面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材料二,请你就如何实现我市教育改革发展目标出谋划策。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作为清远市的一名学子,你打算怎么做?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例如演讲比赛、主题班会、专题讲座等。(要求:活动形式要符合实际,行之有效,能写出两项即可)

(2)1、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同时也是一个国家发展创新能力的基础,是开拓、带动、创新先进生产力的重要动力;2、我国的教育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明显,全民族科学文化素质还比较低,高素质人才相对不足,人力资源处于劣势地位。发展我国的教育事业仍然任重道远;3、国际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要求:能从我国教育现状、教育、人才的重要性三方面作答,言之有理也可,不能从三方面作答,但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3)1、加大财政对教育的投入力度,财政资金优先保障教育投入,不断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设施、设备;2、改善和提高教师待遇;3、均衡发展城乡教育,加大对农村、乡镇中小学扶持力度;4、落实教育公平政策,让入城农民工子女享受平等的教育;5、加大对教育的管理和引导,不断推进素质教育;6、落实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7、积极贯彻“四个”尊重方针,落实科技创新和教育创新等。(要求:至少4点,言之有理均可给分;有创新、建设性、可行性的可加分)

(4)1、培养主人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树立远大理想,立志报效祖国;2、努力学习,培养创新精神;3、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要求:符合题意均可给分,至少3点)

阅读理解与欣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活着的祖先

马国福

①祖先的坟静静地卧在山坡上、河滩旁。白云从头顶掠过,向大地微笑致意,他们看不见;飞鸟从旁边飞过,翅膀划过气流的声音,他们听不见;风在草尖上奔跑,脚步轻柔,仪态万方,他们感受不到;野花藏在草丛间悄悄私语,释放出一缕淡淡的芬芳,他们闻不见。祖先是寂寞的。

②祖先们活着的睁候,彼此牵连在血缘的纽带下,像一棵藤蔓上的瓜,沿着家族的根系,分享不同屋檐下有着相同温度的阳光,也承担着屋檐外不同方向吹来的风风雨雨。他们曾经荣耀,也曾经坎坷,曾经争斗,也曾经和睦。他们老了,累了,病了,一个个最后或安顺或无奈地辞别人世,谁也没能走出生命无常、枯荣自守、顺道而去的宿命。

③祖先们走了,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他们把所有的恩怨情仇风光荣辱全部带到了土里,带进时间深处,最终成为泥土的一部分;生前的种种如意、不是、斗争和计较,统统化为尘埃,化为子孙后代奠念他们时的一把把香火、一场场祭祀。

④在传统的节霹里,尤其是家族里举办红白喜事的时候,当后代们把一炷炷香裱在坟前点燃,当一缕缕青烟从坟茔升起,一滴滴酒水、奠茶瞬间渗入泥土,一张张燃尽的纸灰随风飘远,当感恩的叩拜、祈求风调雨顺人丁兴旺的祷词自心间涌起,祖先们复活了。祖先们不再寂寞。

⑤一系列奠祭仪式结束后,子孙们从坟头经过田头,最后回到自家的檐头。或许,祖先们思谋着,以何种方式沿着子孙白天留下的脚印回家。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晚上,祖先们幻化成一阵风,乘着夜色,潜入依旧留有自己气息的院落里,抚摸曾经烙有自己掌纹的农具,哪里多了一片锈,哪里多了一个豁口,心微微作痛。乘着后代们熟睡的时候,祖先们悄悄从窗缝里潜入粮仓,巡视粮仓是否盈实。清晨,当晨曦穿过林梢,撒在庭院里,他们已经把每个角角落落看了个遍。当看到一处处变化以实物的形式呈现生活逐渐美好的样子,他们才会安心离去。

⑥这些年来,每逢重大传统节目的夜晚,我常常独坐一隅,反思我们的祖先。尽管祖先不可能幻化成风抚摸后代所使用的工具,也不可能幻化成鸟飞到阳台看我们的粮仓,但我一直觉得祖先并没有远离我们。他们如同脚下一粒粒泥沙,翻滚着,流淌着,翻滚到他们曾经走过的田间小路,流淌进他们曾经含辛茹苦劳动过的麦田。以他们灵魂的磷、腐朽肉体的肥,滋养生于斯安于斯的土地、河流、山川及其子孙。

⑦前不久,我到祖先的坟上烧纸。简短的仪式结束后,我坐在坟前的一道田埂上,静静地看着香火缭绕四散。坟头上一棵棵枸杞树蓬勃如华盖,挂满了红红的果实。这串串枸杞像一盏盏小小的红灯笼。莫不是它们在每个夜晚悄然亮起,给潜入村庄的祖先们照明?架在枸杞树上的鸟巢偶有鸟雀飞来飞去,是不是为了慰藉地下的祖先,在这远山远野间,还有家的气息?那叶齿锋利俗名叫冰草的青草,长得茂盛无比,像是守护要地的卫士,个个英姿飒爽,士气十足。难道它们也在冥冥之中听从祖先的召唤,护佑祖先在大地上永久的家园?我们的祖先以生命的另一种方式存活着,成为大地的一部分。

⑧小小的坟头是一个个路标,祖先在那头,我们在这头。祖先是我们生命的源头,我们是一条条游走远方的支流。祖先已经不在世了,但那一坯坯黄土垒就的坟头,如同静放在大地上的一部久远发黄的教科书,支撑着我们生命的走向。

小题1:文章开头说“祖先是寂寞的”,第④段又说“祖先们不再寂寞”,应如何理解?(4分)

小题2:结合文意,赏析两处画波浪线句子。(4分)

(1)从此,家族的家谱上多了一个亡者的姓名以及他在村庄里的功过口碑;从此,家族的饭桌上少了一副碗筷和一串串断断续续的咳嗽;从此,村庄的土地上,少了一个俯向大地劳作的身影。

(2)白天,祖先们幻化为一只鸟,回到曾经的家门前,站在高高的大树上,俯视曾经居住了一辈子的房子,哪里少了一片瓦,哪里多了一砖。

小题3:文章第⑦段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4分)

小题4:请结合文章探究“活着的祖先”这一标题的意蕴。(6分)

多项选择题